[发明专利]漆包线收线机全自动换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8063.8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0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希存;侯新宇;薛宗刚;胡宗奎;和军;卢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赛特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包线 收线 全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包线收线机全自动的换盘方法,它是由全自动换盘系统的换盘底盘上设有与每套收线装置对应的速度检测装置,速度检测装置连接在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口上,可编程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工作程序来控制换盘底盘的换位动作和收线装置的运转速度,以及控制抓线机构的自动抓线动作,从而实现两个收线装置收线轴之间的切换。本发明实现了漆包线收线机的换盘全自动化,克服了人工手动换盘的弊端,使生产速度加快,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尤其是漆包线收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漆包线生产过程中的的收线阶段,是通过漆包线收线机把漆包线缠绕在收线轴上;与本发明有关的漆包线收线机是双轴式收线机,它由换盘电机、换盘底盘和两套收线电机、收线底盘、抓线机构所组成;两套收线电机、收线底盘、抓线机构对称布置在换盘底盘上,换盘电机带动换盘底盘转动180o,实现空收线轴和满收线轴的换位,收线电机带动收线底盘转动,使漆包线缠绕在收线轴上。生产中,每绕完一个收线轴要用人工把漆包线手动换到下一个收线轴上;换轴后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才能正常进行生产。这种工手动换盘方式,对操作工的个人技能要求较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而且有时需要停机进行。随着设备效率的不断提高,生产的速度不断加快,人工手动换盘越来越不适宜,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漆包线收线机全自动换盘方法,从而将漆包线收线过程中的人工手动换盘方式改为全自动的换盘方式,提高换盘的自动化程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漆包线收线机全自动的换盘方法,它由全自动换盘系统实现的,全自动换盘系统由换盘电机、换盘底盘和两套对称布置的收线装置所组成;两套收线装置构造相同,分别称为1号收线装置和2号收线装置;收线装置构造,是由收线电机、收线底盘和抓线机构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换盘底盘上设有与每套收线装置对应的速度检测装置;每个收线电机分别由变频调速器控制;它还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收线装置的速度检测装置连接在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口上,收线装置的变频调速器、抓线机构的控制开关以及换盘电机的控制开关连接在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上;可编程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工作程序来控制换盘底盘的换位动作和收线装置的运转速度,以及控制抓线机构的自动抓线动作,从而实现两个收线装置收线轴之间的切换;
全自动换盘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通过可编程控制器设定每个收线轴的漆包线总长度和漆包线运行线速度,并保证在运转中速度检测装置实时将漆包线运行的准确速度传递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会依此进行收线电机运转速度的准确计算,并依此对收线电机进行转速的控制;再使1号收线装置的收线轴处于初始待机状态;
第二步: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下系统开始运转:启动1号收线装置,1号收线装置的收线轴正常收线,在变频调速器控制下,保持收线轴按设定的漆包线运行线速度正常运转;
第三步:当1号收线装置的收线将要达到设定的总长度值时,启动2号收线装置,使收线轴运转起来;
第四步:接着启动换盘电机,换盘底盘开始旋转,当旋转到135度后,2号收线装置的运转速度应与1号收线装置的漆包线运行线速度同步;此时2号收线装置的抓线机构动作,将漆包线切换到2号收线装置的收线轴上;同时换盘底盘旋转到180度的定位位置,1号收线装置的收线轴停止运转,换上空的收线轴,2号收线装置继续运行,直到进入下一循环。
进一步,全自动换盘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优选PLC控制器,并配备触模屏。
进一步,全自动换盘系统的漆包线收线机全自动的换盘系统还设有声光报警器,以便在自动换盘过程中提醒操作人员。
本发明实现了漆包线收线机的换盘全自动化,克服了人工手动换盘的弊端,使生产速度加快,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赛特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赛特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80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肥料-聚合物混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