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主控板网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57740.4 | 申请日: | 201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9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亦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控 网络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主控板网络系统,包括第一主控板,第二主控板、线卡以及配置模块,其中线卡透过一模拟开关实现与第一主控板连接或第二主控板连接,第一、第二主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共模电路提供共模电压,该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该第一、第二主控板及线卡上的信号收发器的模式以使共模电路提供的共模电压稳定。本发明以共模电路代替现有变压器可节约电路板空间,其次以共模开关代替现有电磁继电器,可避免电磁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主控板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网络系统运行可靠性,现有网络系统均设计为双主控系统,一块做主用,另一块做备用,主用主控板的CPU通过FE(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百兆网口和多块线卡上的FE百兆网口通信,当发生主备用主控板切换后,原来的备用板变为主用板,新的主用板和线卡通信。主控板选择带有内置百兆PHY(物理接口)的SWTICH交换芯片负责和线卡的FE口通信,因为在大型通信系统中,一个机框内的线卡多达22块,那么主控板上的SWITCH交换芯片至少要有22路百兆网FE口的电路。线卡中的百兆以太网电路需要根据控制信号切换,能够和两块主控板通信。
现有百兆以太网之主控板上的SWITCH芯片的一路内置PHY芯片通过变压器连到背板和线卡通信,一共有22个这样的电路,每个百兆变压器的尺寸是长12.7mm,宽9.4mm,高6mm,并且基于可维修性考虑,由于变压器的高度的影响,必须留出周围器件维修时伸入烙铁的维修空间,大概在变压器的四周各留出10mm的维修避让空间,这样每个百兆变压器占用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空间约长12.7mm+10mm=22.7mm;宽9.4mm+10mm=19.4mm,一个19inch标准机箱的单板尺寸定义约为长280mm,宽200mm,面积为280mm*200mm=56000mm2,22路变压器电路大概面积为22.7mm*19.4mm*22=9688.36mm2,占去9688.36mm2/56000mm2,大于六分之一的PCB空间,主控板上的器件比较多,有CPU芯片、SWTICH芯片、RAM芯片、FLASH芯片、CPLD芯片和时钟芯片等等,造成PCB布局空间不够的问题。现有的设计缩减维修空间来达到节省PCB空间的目的,然此做法势必增加单板的维修难度,单板的端口密度受到限制。另外线卡为达到要与两块主控2板的FE口通信的目的,选择电磁继电器根据控制信号切换选择与哪一块主控板的FE口通信。然继电器由铁芯、线圈和衔铁组成,体积大,运作时噪声大,易产生电磁干扰,且继电器触点寿命短、灵敏度。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双主控网络系统,以避免现有主控板采用变压器设计、线卡采用电磁继电器设计所引起的诸多缺失,实已成为目前亟待攻克之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双主控板网络系统,其主控板无需采用变压器设计以节约PCB板空间且便于维修。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双主控网络系统,其线卡无需采用电磁继电器,以避免电磁干扰及降低电路功耗。
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双主控板网络系统,包括:第一主控板,包括第一信号收发器以及与该第一信号收发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共模电路;第二主控板,包括第二信号收发器以及与该第二信号收发器电性连接的第二共模电路;线卡,包括第三信号收发器及切换器,其中,该切换器的一端与该第三信号收发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该第一共模电路、第二共模电路连接,通过该切换器可实现该线卡与第一主控板或第二主控板电性连接;以及配置模块,用于对该第一、第二及第三信号收发器进行模式配置。
上述配置模块可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信号收发模块配置成禁止自协商模式、强制百兆模式或强制全双工模式。
上述第一、第二共模电路均为由电容及电阻构成的RC电路。进一步地,该电容串联在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与第三信号收发器之间的用于发生/接收信号的数据线上,用于阻隔直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7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口自动识别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无线路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