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集矿系统及集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7475.X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2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梁霄;赵国成;刘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53/16;F04B53/20;F04B53/10;E21C50/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浮式集矿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款基于龙卷风裹挟原理的海底浮式集矿装置,按照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机械工程部用于驱动泵或与其组合的装置以及F15D流体动力学,即影响气体或液体流动的方法或装置的综合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及集矿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最大潜在资源基地。除海洋石油气资源和海滨矿砂外,海底目前已知有商业开采价值的还有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金属矿产资源。这些矿物中富含镍、钴、铜、锰及金、银金属等,总储量分别高出陆上相应储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2013年我国又正式获得一块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显然,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赖深海采矿装备进行。2015年5月19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把“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科技船舶”归为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之一,着重进行先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国有化。
现在国际普遍的采矿技术可分为两种。一是机械式开采。它利用长长的链斗或海底机器人把海底表面的矿石收集起来,然后运用传送带提上来。由于的深海地形,深海动力、深海通信等,该方式工作范围,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限制。二是浮式开采。它利用高速对射水流把海底矿石吹起,通过泵和管道以水力或气力方式将矿石从海底提升。该方式受深海环境影响较小,但耗能大,采集的矿石中泥浆多,对深海生态造成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技术效率低,耗能大,对深海生态破坏大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集矿系统及集矿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
所述壳体内设有圆台状吸矿筒,所述圆台状吸矿筒的小端设有泵Ⅰ,所述圆台状吸矿筒的大端与所述下盖板固定连接,并穿过所述下盖板,所述圆台状吸矿筒内壁设有螺旋导流板,所述圆台状吸矿筒的小端和大端均为开口设计,即所述圆台状吸矿筒没有上下端板,所述圆台状吸矿筒的大端穿过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的外部连通,
所述圆台状吸矿筒内壁设有螺旋导流板,当所述泵Ⅰ开启时,在所述圆台状吸矿筒中形成龙卷风涡流,所述圆台状吸矿筒内部压强由四周向中间,由下向上逐渐变小,吸入物在压力差作用下向心集聚并旋升,从而完成集矿任务。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压力感应装置或矿物密度感应装置,所述过滤网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其他防锈高强度材料。
所述壳体内设有集矿区和集水区,
所述集矿区通过所述圆台状吸矿筒,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过滤网围成,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集矿区连通的吸矿孔,所述吸矿孔上设有阀门,所述吸矿孔通过所述阀门与吸矿管连通,所述阀门与所述吸矿管可旋转连接,由于所述阀门与所述吸矿管可旋转连接,使所述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在工作时,不会因为与所述吸矿管连而接阻碍所述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运动,
所述集水区通过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过滤网围成,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集水区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转向喷嘴连通。所述转向喷嘴的方向可通过电路或模块控制,位于所述集水区内的海水可从所述转向喷嘴喷出,为所述一种海底浮式集矿装置提供动力。
所述上盖板为盘型上盖板,所述盘型上盖板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圆台Ⅰ,所述圆台Ⅰ大端的径向外侧设有环形连接部Ⅰ,所述环形连接部Ⅰ包括依次连接的环状弧形板Ⅰ,环状连接板Ⅰ和环状弧形板Ⅱ,所述环状弧形板Ⅰ的靠近所述环状弧形板Ⅰ内沿的内壁与所述圆台Ⅰ的靠近所述圆台Ⅰ大端的内壁相切,所述环状弧形板Ⅰ的靠近所述环状弧形板Ⅰ外沿的内壁与所述环状连接板Ⅰ的内壁相切,所述环状弧形板Ⅱ的靠近所述环状弧形板Ⅱ内沿的外壁与所述环状连接板Ⅰ的外壁相切,
所述下盖板为盘型下盖板,所述盘型下盖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圆台Ⅱ,所述圆台Ⅱ大端的径向外侧设有环形连接部Ⅱ,所述环形连接部Ⅱ包括依次连接的环状弧形板Ⅲ,环状连接板Ⅱ和环状弧形板Ⅳ,所述环状弧形板Ⅲ的靠近所述环状弧形板Ⅲ内沿的内壁与所述圆台Ⅱ的靠近所述圆台Ⅱ大端的内壁相切,所述环状弧形板Ⅲ的靠近所述环状弧形板Ⅲ外沿的内壁与所述环状连接板Ⅱ的内壁相切,所述环状弧形板Ⅳ的靠近所述环状弧形板Ⅳ内沿的外壁与所述环状连接板Ⅱ的外壁相切,
所述环状弧形板Ⅱ外沿与所述环状弧形板Ⅳ外沿相匹配并连接。
所述环状弧形板Ⅰ,所述环状弧形板Ⅱ,所述环状弧形板Ⅲ和所述环状弧形板Ⅳ均为整体为环状,横截面为弧形的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74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式排污水泵
- 下一篇:压缩空气储能在建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