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56227.3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强;耿玉侠;马国栋;钱震;左宜赞;刘俊生;石华;王海国;陈晨;杜小宝;李欢;张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B25/45;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换 水中 结晶 分离 方法 | ||
1.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包括向废水中第一次投放磷酸盐和镁盐,反应一定时间后,再向废水中第二次投放镁盐进行反应的过程,其中,第一次投放的磷酸盐和镁盐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电离出的PO43-和Mg2+与废水中NH4+的摩尔比为n(NH4+):n(PO43-):n(Mg2+)=1:(1-1.3):(1-1.3),第二次投放的镁盐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电离出的Mg2+与废水中NH4+的摩尔比为n(NH4+):n(Mg2+)=1:(0.1-0.7);第二次镁盐的投放过程中,废水中NH4+的计量以初始废水为准;
第一次投放磷酸盐和镁盐后,反应过程的pH控制在7.5-9.5,第二次投放镁盐后,反应过程的pH控制在9.5-10.5;第二次投放镁盐后反应过程的pH大于第一次投放磷酸盐和镁盐后的反应过程的p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投放的镁盐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电离出的Mg2+与废水中NH4+的摩尔比优选为n(NH4+):n(Mg2+)=1:(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投放磷酸盐和镁盐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按照添加量向废水中投放磷酸盐,待完全溶解后,再向其中投加镁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放磷酸盐后,控制废水温度在2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中各离子的浓度采用离子色谱分析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交换废水中氨氮的结晶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磷酸盐溶于氨氮废水中,溶解温度为25~30℃,磷酸盐的投加量为废水中NH4+与磷酸盐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电离出的PO43-的摩尔比为n(NH4+):n(PO43-)=1:1~1.3;
(2)待磷酸盐完全溶解后,将镁盐加入到步骤(1)溶液中,镁盐的投加量为废水中NH4+与镁盐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电离出的Mg2+的摩尔比为n(NH4+):n(Mg2+)=1:1~1.3;
(3)滴加饱和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值在7.5-9.5范围内,反应10~30min;
(4)二次投加镁盐于步骤(3)反应后的溶液中,二次镁盐的投加量为初始废水中NH4+与二次镁盐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电离出的Mg2+的摩尔比为n(NH4+):n(Mg2+)=1:(0.1-0.7),优选为n(NH4+):n(Mg2+)=1:(0.1-0.3);
(5)再次滴加饱和NaOH溶液控制反应溶液的pH值在9.5-10.5范围内,反应10~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62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设备
- 下一篇:无压纳滤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