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啶虫脒和溴氰菊酯的农药颗粒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753195.1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邃丛赋语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N25/12;A01P21/00;A01P7/04;A01P7/02;A01N47/40;A01N43/10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覃现凯 |
| 地址: | 53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啶虫脒 溴氰菊酯 农药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颗粒剂,具体是一种含啶虫脒和溴氰菊酯的农药颗粒剂。
背景技术
啶虫脒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 导,引起神经系统通路阻塞,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 最终死亡。具有触杀、胃毒和较强的渗透作用,杀虫速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谱广、持 效期长达20天左右,对环境相容性好等。由于其作用机理与常规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类及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效。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对鱼 毒性较低,对蜜蜂影响小,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上的半翅目害虫;用颗粒剂做 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
溴氰菊酯是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最高的一种,对害虫的毒效可达滴滴涕的100倍,西维 因的80倍,马拉硫磷的550倍,对硫磷的40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 倒力强,没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高浓度下对一些害虫有驱避作用。持效期长(7~12天)。 配制成乳油或可湿性粉剂,为中等杀虫剂。杀虫谱广,对鳞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 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但对螨类、介壳虫、盲蝽象等防效很低或基本无效,还会 刺激螨类繁殖,在虫螨并发时,要与专用杀螨剂混用。溴氰菊酯属于中毒毒类。皮肤接触可 引起刺激症状,出现红色丘疹。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乏力,重者还可出现肌束震颤和抽搐。对人的皮肤及眼粘膜有刺激作用,对鱼和蜜蜂剧毒。 对滴滴涕产生抗药性的昆虫,对溴氰菊酯表现有交互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啶虫脒和溴氰菊酯的农药颗粒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啶虫脒和溴氰菊酯的农药颗粒剂,有效成分由啶虫脒、溴氰菊酯以及3-硫甲基噻 吩按照重量比为15~20:5~10:0.5~1复配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
将啶虫脒和溴氰菊酯混合使用,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再加入少量3-硫甲基噻吩进一步提 升了所述农药组合物的防效。在作物的生长期内药效作用持久,在作物收割后残留量少。并 且对作物的生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将啶虫脒、溴氰菊酯和3-硫甲基噻吩分别按照有效成分重量比15:5:0.1、20:7.5:0.1、 17.5:10:0.1、20:5:0.25、15:7.5:0.25、17.5:10:0.25、17.5:5:0.5、20:7.5:0.5、15:10: 0.5混合配成三元复配剂作为混剂1号~混剂9号。
将啶虫脒和溴氰菊酯两种单剂以及混剂1号-混剂9号从10ppm起按照等比梯度各 稀释6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选择麦红蜘蛛三龄虫为试虫,采用浸渍法测定, 72小时后分别调查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致死中浓和共毒系数,最终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邃丛赋语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宁邃丛赋语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3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