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土沟壑区的造林整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51797.3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9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土 沟壑 造林 整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土沟壑区的造林整地方法。
背景技术
鱼鳞坑(一种黄土高原地区造林前的整地方式。可以改善地形,利于植株栽植;提高植株附近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植株成活率);主要应用在坡度大于25°的荒山、农田、侵蚀沟坡等部位展开,改善地形地貌,以适合作物、林木的种植。
鱼鳞坑沿坡面自上而下交错排列,相邻两行鱼鳞坑呈“品”字形布设,植树穴整体似鱼鳞状排列。
每个鱼鳞坑沿坡面开挖开口直径60-80cm(黄土高原地区通常为80cm),深60-80cm(黄土高原通常为80cm)的类半圆形栽植穴,底部直径可小于开口。
每个鱼鳞坑之间的距离,视其栽植的树种和地区水分状况而定。黄土高原地区一般两坑之间间隔一坑的距离,两棵植株间有2m左右的间距。
挖出的土置于栽植穴的下坡位,并修筑30cm高的外埂。栽植时将内埂上方的表土填入坑底,把坑面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在坑的上坡方向挖两条较细的引水沟,引导上坡径流流入坑中。
1.鱼鳞坑对地形要求较严格,适合较为平整的造林区。黄土高原的部分黄土沟壑区地形破碎、起伏较大,不能进行大面积、规则的鱼鳞坑布设;
2.鱼鳞坑的集水蓄水能力一般。很多研究表明,鱼鳞坑相比包括本发明在内的其他黄土高原地区的整地方式(水平沟、水平阶等),虽然布设简单,但集水效果较差;
3.鱼鳞坑的土壤扰动较大,会带来更多碳排放;
4.鱼鳞坑单位面积的栽植数量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土沟壑区的造林整地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是通过以下步骤予以实现的:
1).在坡面上选择较为平整的点,开挖出一个开口直径为1.2m、深0.8m的半圆形栽植穴a,挖出的土先堆于坑口下坡位;
2).将下坡位处的土围绕栽栽植穴,修筑成垂直高0.5m的外埂1;
3).将外埂1内侧和上方铲下的表土,再次回填入坑内,使坑内形成反坡状2;
4).在经过整形的外埂1的两端内侧开挖两条对称设置的引水沟3;
5).当大鱼鳞坑修筑完成后,进行树木的栽植,将一株乔木4和一株灌木5分别栽在坑内的左右两边,间距约0.8m。
所述的大鱼鳞坑之间为上下坡面之间错开布置,同一等高线上的大鱼鳞坑间距约0.8m,相邻两行大鱼鳞坑间距约为1.5m。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储水量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径流的冲刷,既可以加强蓄水,还可减少土壤侵蚀;通过乔灌混交种植的办法可以加快成林速度,同时由于乔木和灌木在森林中不占用相同的垂直空间位置,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适合黄土沟壑区,同时也适于其他地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发明中步骤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步骤2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步骤3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步骤3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步骤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步骤4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大鱼鳞坑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参看图1,在坡面上选择较为平整的点,开挖出一个开口直径为1.2m、深0.8m的半圆形栽植穴a,挖出的土先堆于坑口下坡位;
2).参看图2,将下坡位处的土围绕栽栽植穴,修筑成垂直高0.5m的外埂1;
3).参看图3-4,将外埂1内侧和上方铲下的表土,再次回填入坑内,使坑内形成反坡状2;
4).参看图5,在经过整形的外埂1的两端内侧开挖两条对称设置的引水沟3;
5).参看图5-6,当大鱼鳞坑修筑完成后,进行树木的栽植,将一株乔木4和一株灌木5分别栽在坑内的左右两边,间距约0.8m。
参看图7,由于黄土沟壑区地形破碎,布设大鱼鳞坑需要根据地形,在适合的地点布设。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1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