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复方大黄胶囊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1491.8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银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银香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K9/48;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痤疮 复方 大黄 胶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大黄中药复方以及其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痤疮常自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胸、肩胛间等皮脂腺发达部位,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性脓包或结节,囊肿。中医认为病因多为肺气不宣,兼感风寒、风热、风湿等,以致毛窍闭,塞郁久化火,痰凝血瘀所致
大黄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对痤疮具有一定的功效。
现代诊疗痤疮按面部炎症治疗,所用药物常含有皮质激素类抗炎药,不能从内部进行调理,副作用大,病情容易反复。外用含激素类抗炎药,反而容易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
本发明使用中医临床理论作为指导,合理配伍,制备对痤疮具有一定功效的中成药。为改善中草药服用不便,口感、气味差等缺陷,将本品设计为胶囊剂,服用方便,并且可以较好的掩盖中药不良气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大黄复方及其胶囊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无不良气味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
药物配方如下:
本复方药物组分量变动范围较大,本发明推荐一个典型配方: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芩10份,黄柏10份,知母10份,夏枯草15份,皂角刺10份,牡丹皮10份,菊花20份,连翘12份,金银花10份。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复方大黄凝胶制备过程如下:
1、按上述配比称取生药,将生药用无菌水浸泡30~60min,然后煎煮,煎煮是时每次的加水量为药材的6~8倍,药材煮沸后改为文火,每次煎煮1~2h,煎煮2~3次,将几次煎煮药液合并,超高速离心除去杂质,将汤剂通过旋蒸,浓缩,干燥并打磨成粉。
2、制胶囊:将药物干粉与辅料混合后,制备为符合要求的颗粒,即可装入胶囊,选择1号胶囊(容积0.55ml),载重0.5g装量,具体操作如下。
1)制粒
按每粒胶囊所含药物有效成分相当于原生药量1.5g进行装量。
将生药提取干粉,与辅料稀释剂、崩解剂混合,添加适量粘合剂,过筛,整粒,干燥,制备为颗粒物。再添加润滑剂,使颗粒休止角小于45°,即为合格。通常各种辅料用量如下表所示:
稀释剂(50~80%)
崩解剂(3~15%)
粘合剂(用量按软材适量添加)
润滑剂(1~3%)
2)装量:所制颗粒检查合格,用硬胶囊填充机装量以及合胶囊帽,制成成品。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复方大黄胶囊的有益效果是,从中医角度对内进行调养,治疗效果好,副反应低,药物没有不良气味,患者容易接受,相比传统中药更方便,卫生。比外用西药来说,副反应低。
具体实施方案
按推荐量称取生药材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知母10g,夏枯草10g份,皂角刺10g,牡丹皮10g,菊花20g,连翘12g,金银花10g,生药量为122g。
将生药用无菌水浸泡30~60min,然后煎煮,煎煮是时每次的加水量为药材的6~8倍,药材煮沸后改为文火,每次煎煮1~2h,煎煮2~3次,将几次煎煮药液合并,超高速离心除去杂质,将汤剂通过旋蒸,浓缩,干燥并打磨成粉,获得药粉18.044g(提取率14.79%)。
将生药提取19.154g干粉(45.75%),与辅料糊精20g(4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6g(15%)混合,添加适量水,过筛,整粒,干燥,制备为颗粒物。再添硬脂酸镁0.4g(1%),使颗粒休止角小于45°,即为合格。
用硬胶囊填充机装量以及合胶囊帽,制备成重量差异以及崩解时限合格的胶囊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银香,未经赵银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1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