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49335.8 | 申请日: | 2015-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4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金保昇;钟文琪;肖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黄天天 |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热脱附 方法 | ||
1.一种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来自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温度为700~800℃的底渣通过直接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一热管,使热管中的给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得到一级降温后的底渣;
(2)将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引出的150~180℃的二次风与步骤(1)得到的一级降温后的底渣进行流化作用,使一级降温后的底渣进一步降温,得到二级降温后的底渣,同时,所述二次风被加热成为一级加热二次风;
(3)所述二级降温后的底渣进一步通过直接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一蛇形管,使蛇形管内的给水吸收热量,同时,使所述二级降温后的底渣与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冷端引出的温度为10~35℃的一次风进行流化作用,得到三级降温后的底渣和一级加热一次风,所述三级降温后的底渣随后排出系统;
(4)将步骤(2)得到的一级加热二次风与步骤(3)得到的一级加热一次风和另外的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冷端引出的温度为10~35℃的一次风混合,经气固分离后,得到的气体作为待修复土壤的预热风,固体返回到步骤(3)中与二级降温后的底渣混合;
(5)将待修复土壤与步骤(4)得到的预热风进行流化作用,同时在所述预热风的作用下使待修复的土壤与步骤(1)中的加热后的热管进行换热,使待修复的土壤温度升高;
(6)将步骤(5)处理后的待修复的土壤与来自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温度为650~800℃的循环灰在解析风的作用下进行流化作用,通过直接换热的方式将循环灰的热量传递给待修复土壤,在此过程中,待修复土壤在升温后发生热解析,其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析出并扩散至热解析风而形成解析气体;
(7)将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冷端引出的温度为10~35℃的一次风作为回热风,使经步骤(6)处理后的修复后的土壤与所述回热风进行流化作用,并在所述回热风的作用下使所述修复后的土壤通过直接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回热蛇形管,从而使修复后的土壤降温,然后排出系统,而加热后的回热风则扩散至步骤(6)中的解析气体中,并进一步引入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二次风补充炉内生物质燃烧,并分解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回热蛇形管内的给水换热后则变为回热水蒸气后进入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汽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底渣经直接换热后得到的一级降温后的底渣的温度为400~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二次风经加热后形成的一级加热二次风的温度为100~2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蛇形管的初始给水温度为15~20℃,与二级降温后的底渣换热后温度升至12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一级加热一次风的温度为60~150℃,所述二级降温后的底渣经流化作用后降温至60~90℃的三级降温后的底渣并排出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预热风的温度为80~2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待修复土壤温度升高至150~2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待修复土壤在升温至550~650℃后发生热解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土壤热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修复后的土壤降温至40~70℃后排出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93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钢轨标识定位方法
- 下一篇:厂房除尘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