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48228.3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6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龚亚强;习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亚强;习良生 |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5/24;F23G5/44;F23G5/46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周正雄;徐邵华 | 
| 地址: | 413400 湖南省益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焚烧 焚烧炉 烟气 热交换器 直接排放 可燃物 热交换 焚烧 活性炭净化装置 垃圾处理成本 垃圾分选机构 设备投资成本 中心进气管 碱性反应 净化处理 净化系统 热量返回 蛇形水管 生活垃圾 温度维持 循环利用 烟气除尘 辅助剂 进风量 内循环 专用的 送入 蓄积 回收 污染 | ||
一种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生活垃圾经垃圾分选机构分选出可燃物,与可燃物8~15%w/w的焚烧辅助剂混合后送入焚烧炉内焚烧,通过调节中心进气管的进风量使焚烧炉内的温度维持在1000~1200℃;(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经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降低烟气的温度,热交换器回收的热量返回焚烧炉内循环利用;通过焚烧炉内的蛇形水管蓄积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并循环利用;(3)经热交换器的烟气依次进入烟气除尘净化系统、碱性反应池和活性炭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直接排放至大气;该垃圾焚烧处理方法采用专用的焚烧炉。本发明的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垃圾处理成本低,效率高,设备投资成本小,烟气可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每年正以10%的速度递增,而实施简易处理的垃圾仅占总量的2.3%,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所占用耕地面积约为5亿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全国城市现已发展到660个,其中己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镇人口2.6亿,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计算,产生垃圾量为1. 14亿吨,可以使100万人口的城市覆盖1米。且每年还在以8-10%的速度在递增。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已迫在眉睫。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量和垃圾热值的提高,焚烧处理法是最有效垃圾处理方法,能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垃圾焚烧方法存在焚烧时易熄火,焚烧不充分,成本高,焚烧的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偏高,烟气的净化成本高等问题。
CN 104566388 A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若干炉排片,垃圾焚烧炉还包括位于炉排片下方的若干独立的风室,在每个独立的风室上均设置有一次风进风管和氧气进气管,在氧气进气管上还设置有控制进氧量的电动风门。该焚烧炉通过调节独立供氧单元的氧气量,使垃圾在炉排上均匀、充分燃烧,该发明垃圾焚烧炉结构复杂,设备投资成本高,焚烧过程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烟气高效净化达标排放的垃圾焚烧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的生活垃圾经垃圾分选机构分选出植物类等可燃物,与可燃物8~15%w/w的焚烧辅助剂混合后送入焚烧炉内焚烧,通过调节中心进气管的进风量使焚烧炉内的温度维持在1000~1200℃,优选,焚烧炉内的温度维持在1050~1150℃;
(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经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降低烟气的温度,热交换器回收的热量返回焚烧炉内循环利用;通过焚烧炉内的蛇形水管蓄积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并循环利用;
(3)经热交换器的烟气依次进入烟气除尘净化系统、碱性反应池和活性炭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直接排放至大气。
进一步,该垃圾焚烧处理方法采用的焚烧炉,包括:炉体、炉排、中心进气管、导气槽和支撑墙;所述炉体由从内至外分布的内层、保温层和防水层组成;所述内层底部设有导气槽,内层的中上方内开设有竖直方向的通气道,所述保温层内部嵌入安装有蛇形水管;所述炉体底部通过支撑墙或支撑架固定;所述炉体的顶部设有垃圾投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垃圾投入口上方设有活动盖;所述烟气出口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出管与中心进气管底部连接;所述炉排固定在炉体的底部;所述中心进气管固定在炉体的中心,且中心进气管的顶部呈锥形,位于炉体炉身的1/3~2/3 处,向炉体提供燃烧垃圾需要的氧气和热能;所述中心进气管的侧壁上设有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亚强;习良生,未经龚亚强;习良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8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