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双T接线塔及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7068.0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4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齐道坤;吴中越;刘湘莅;郭新菊;席小娟;路晓军;陈晨;郭正位;刘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20 | 分类号: | H02G7/20;E04H12/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泳棋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担 主回路 接线 架空输电线路 接线结构 竖直钢管 周边环境影响 出线 转角 从上到下 拐角 双回路 主线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双T接线塔及接线结构,本发明的接线塔包括一竖直钢管塔,该竖直钢管塔自上而下设置有7层横担,二、三、四层的横担设置在主回路I侧的塔面上,为主回路I横担,五、六、七层的横担设置在与主回路I相对的主回路II侧的塔面上,为主回路II横担,主线路I和II拐角外侧的塔面上从上到下设置有6个横担,其中与二、三、四层横担对应的为主回路I出线横担,与五、六、七层横担对应的为主回路II的T形出线横担,本发明实现了同塔双回反向双T接下线,解决了双回路在转角的同时实现双T接下线时难度大、费用高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双T接线塔及接线结构,属于高压输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城区用电负荷日趋增加,选址位于城区的新建110kV变电站站址周边环境复杂,线路通道曲、折狭窄,地下管线众多,线路杆塔塔位受限,城区架空线路多采用同塔双回或多回线路架设方式,城区变电站多采用π接或双T接已有(或新建)线路接入电源线路;由于受通道限制,变电站选址多临近已有(或新建)输电线路,当采用双T接线方式T接于同塔双回路线路时,由于终端塔距离变电站较近,采用常规的交叉横担布线方式不能满足T接下线档直接接入变电站的需要,当主回路同时转向时,将使架空T接下线更加难以实施,常采用的方式是新立两基架空接线塔分别实现两个单T下线或采用电缆线路方式,其中电缆钻越方案不仅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且以后的运行维护费用较高,难度较大,成本高;而对新立两基架空接线塔的方案,不仅初期投资巨大、成本高,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往往由于周边环境影响而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双T接线塔及接线结构,以解决双回路在转角的同时实现双T接下线时难度大、费用高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双T接线塔,该接线塔包括一竖直钢管塔,该竖直钢管塔自上而下设置有7层横担,二、三、四层的横担设置在主回路I侧的塔面上,为主回路I横担,用于挂接主回路I的各相进线和T形出线,五、六、七层的横担设置在与主回路I相对的主回路II侧的塔面上,为主回路II横担,用于挂接主回路II的进线和出线,主线路I和II拐角外侧的塔面上从上到下还设置有6个横担,分别与二到七层的六个横担对应,各对应横担在同一平面内且之间成90度夹角,其中与二、三、四层横担对应的为主回路I出线横担,用于挂接主回路I的出线,与五、六、七层横担对应的为主回路II的T形出线横担,用于挂接主回路II的T形出线,所述各横担的长度,可根据挂线的位置同时累加对应所处高度塔身的宽度确定,需保证各挂线位置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
所述每个横担上均包括有内侧角和外侧角,主回路I横担的内侧角为进线支撑角,用于挂接主回路I的进线和主回路I的T形出线,外侧角为跳线支撑角;主回路I出线横担的内侧角为跳线支撑角,外侧角为主回路I出线支撑角;主回路II横担的内侧角为进出线支撑角,用于挂接主回路II的进线和出线,外侧角为跳线支撑角,主回路II的T形出线横担的内侧角为跳线支撑角,主回路II的T形出线横担的外侧角为T形出线角,用于挂接主回路II的T形出线。
所述的二、三、四层横担相对塔身垂直方向的安装位置相同,保证挂于上述三层横担的线路回路不同相之间的导线净空距离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
在于,所述竖直钢管塔的第一层横担用于挂接地线。
所述第四层横担与第五层横担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其它相邻层间垂直间距,以保证其它相邻层间垂直间距相同且不小于一倍的漏电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7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及蓄电池
- 下一篇:车用发动机气缸盖水套气密性试验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