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45638.2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梅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梅枝 |
| 主分类号: | F16H48/14 | 分类号: | F16H48/14;F16H48/34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 地址: | 4511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凸轮 式限滑 差速器 | ||
1.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12)连接构成的差速器壳体、夹设在差速器左壳(1)与差速器右壳(12)之间的分离器(8)以及分别设有轴颈的左凸轮体(4)和右凸轮体(11);分离器(8)呈圆盘状,在分离器(8)上半径不同的内外两个同心圆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一组内轴向孔(802)和一组外轴向孔(801),两组轴向孔个数相等,且两组轴向孔在分离器(8)上沿圆周方向均匀交错设置,在内轴向孔(802)中设有内滑柱(14),外轴向孔(801)中设有外滑柱(6);左凸轮体(4)和右凸轮体(11)分别设置在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12)内,两个凸轮体的轴颈分别支撑在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12)相应的座孔内,左凸轮体(4)的前端面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内外两排余弦曲面,且内排余弦曲面(403)的凸齿与外排余弦曲面(402)的凸齿相交错设置,在右凸轮体(11)的前端面沿圆周方向也均布一排余弦曲面;当左凸轮体(4)上内外任意一排余弦曲面的凹槽与右凸轮体(11)上余弦曲面的凸齿相对时,对应于该排凹槽与右凸轮体上的凸齿之间的一组滑柱分别位于相应凹槽的底部与凸齿的顶部,同时,另外一组滑柱中每一根滑柱的两端分别紧靠在同一个凸轮体上相应的凸齿顶部和凹槽底部之间的中间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内滑柱(14)和外滑柱(6)的两端均具有与相应凸轮体上的曲面相匹配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内滑柱(14)和外滑柱(6)均呈圆柱状,在每一根内滑柱(14)和外滑柱(6)同侧的两端对称铣有两个与相应滑柱轴线平行的平面,两个平面之间留下的部分成为推油凸起(15),外滑柱(6)上的推油凸起(15)朝向分离器(8)的中轴线,内滑柱(14)上的推油凸起背向分离器(8)的中轴线;在分离器(8)的两个端面上,两组轴向孔所在的两个同心圆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内缘和外缘均为正多边形的挡圈放置槽(803),挡圈放置槽(803)内置有与其形状和大小均相匹配的挡圈(5),挡圈(5)的外缘各边分别与每个外滑柱(6)上的平面相对应且为间隙配合安装,挡圈(5)的内缘各边分别与每个内滑柱(14)上的平面相对应且为间隙配合安装,在挡圈(5)、相应滑柱的相应平面、推油凸起(15)及相应的轴向孔的内壁四者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左凸轮体(4)与差速器左壳(1)之间以及右凸轮体(11)与差速器右壳(12)之间分别设有推力轴承(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器(8)的中部设有中心孔(804),在左凸轮体(4)和右凸轮体(11)的前端中部分别设有左凸轮体轴头(404)和右凸轮体轴头(11a),左凸轮体轴头(404)和右凸轮体轴头(11a)设在分离器(8)的中心孔(804)内;在两个凸轮体的轴颈与相应的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的座孔之间、分离器(8)与差速器壳体的内壁之间以及两个凸轮体轴头与分离器的中心孔(804)之间均设有密封圈,在差速器壳体上设有供润滑油进出的窗口,窗口处设有油塞(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向凸轮式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塞(13)为磁性油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梅枝,未经王梅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56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