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FINFET器件上形成替代栅极结构的方法及其得到的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5195.7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谢瑞龙;蔡秀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罗方德半导体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9/78;H01L21/8234;H01L27/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infet 器件 形成 替代 栅极 结构 方法 及其 得到 | ||
技术领域
一般来说,本发明是涉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尤指涉及在鳍式场 效晶体管器件上形成替代栅极结构的各种新颖方法及其所得到的器 件。
背景技术
现代集成电路,像是微处理器、存储器件等等,大量的电路器件, 特别是晶体管,被设置在受限的芯片面积上。晶体管具有各种形状及 形式,例如,平面晶体管、鳍式场效晶体管、纳米线器件等等。这些 晶体管通常是NMOS(N型场效晶体管)或是PMOS(P型场效晶体管)型器 件,其中“N”和“P”的指定是依据用于创造该器件的该源极/漏极的 掺杂类型。所谓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或产品指的是用 NMOS和PMOS晶体管器件制造的集成电路产品。不论该晶体管器件的物 理配置,各器件包括漏极和源极区,以及位在该源极/漏极区上方及之 间的栅极电极结构。在施加适当的控制电压至栅极电极,会在该漏极 区和该源极区之间形成导通通道区。
图1A显示出一现有技术,在半导体衬底12上方形成的鳍式场效 晶体管半导体器件10的透视图,其将被引用以方便说明,在一非常高 水平下,传统鳍式场效晶体管器件的一些基本特征。在这个例子中, 鳍式场效晶体管器件10包括三个示例性鳍部14、栅极结构16、侧壁 间隔件18和栅极盖20。栅极结构16通常包括绝缘材料层(未单独示 出),例如高k绝缘材料层或二氧化硅层,以及一或多个导电材料层(例 如,金属和/或多晶硅)其作为器件10的栅极电极。鳍部14具有三维 配置:高度14H、宽度14W和轴向长度14L。轴向长度14L对应电流行 进的方向,例如,器件10的栅极长度(GL),当它是可操作的。鳍部14 被栅极结构16覆盖的部分是鳍式场效晶体管器件10的通道区。在常 规处理流程中,鳍部14位于间隔件18外围的部分,即是在器件10的 该源极/漏极区,通过执行一或多个磊晶生长工艺以生长额外的半导体 材料于器件10的该源极/漏极区中的该鳍部上,以增大或甚至合并在 一起(这种情况在图1A中未示出)。
图1B示出包括三个示例性鳍部14的传统鳍式场效晶体管器件的 简化平面图。器件10的剖面图由图1C示出的栅极结构16中得到。参 照图1C,器件10包括位于鳍部14之间的绝缘材料层22,位于栅极盖 层20上方的另一绝缘材料层24,以及电耦接到栅极结构16的栅极接 触结构28。图1C中示出的器件10是三栅(或三栅极)鳍式场效晶体管 器件。也就是说,在操作过程中,会建构一个非常浅的导电区26(仅在 图1C中的中间鳍部示出),用于提供电流路径或通道,以从该源极流 到该漏极。导电区26形成向内的侧表面14S且位在鳍部14的顶表面 14T下方。如图所示,鳍式场效晶体管器件10的整体栅极长度(GL)和 鳍式场效晶体管器件10的整体宽度(GW)全部取向于基本上平行于衬底 10的水平面12A。
对许多早期的器件技术世代,大多数晶体管组件的栅极电极结构 是包括多个硅基材料,像是二氧化硅和/或氮氧化硅栅绝缘层,结合多 晶硅栅极电极。然而,随着积极地缩小晶体管组件,通道长度已逐渐 变得越来越小,许多较新世代的器件采用包括替代材料的栅极电极堆 栈,以努力避免短通道效应,其与传统硅基材料用于通道长度变小的 晶体管息息相关。举例来说,在一些积极缩小的晶体管组件中,其可 具有的通道长度等级约在14到32纳米,栅极结构包括高k栅极绝缘 层(k值为10或更大)和一或多个金属层,所谓的高k介电/金属栅极 (HK/MG)配置,已经比迄今更常用二氧化硅/多晶硅(SiO/poly)配置显 示出可提供显着增强的运作性能。
一个已被用于形成具有高k/金属栅极结构的晶体管的已知处理方 法为所谓的”后栅极”或”替代栅极”技术。在替代栅极技术中,所 谓的”虚拟”或牺牲栅极结构最初会形成并在执行许多工艺运作以形 成该器件时适当地维持,例如,掺杂源极/漏极区的形成,执行退火工 艺以修复由离子植入工艺让该衬底造成的损伤,以及激活该植入的掺 杂材料。在该工艺中的某些时候,会去除该牺牲栅极结构,以在该器 件的最终HK/MG栅极结构形成的地方定义出栅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罗方德半导体公司,未经格罗方德半导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5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腔室
- 下一篇: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