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5170.7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林;鞠晓东;卢俊强;乔文孝;柴细元;王志勇;王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偶极 安装空间 换能器组 中心轴线 安装架 换能器 安装结构 内固定 正交 减振连接装置 换能器性能 平行安装 相邻部件 依次排列 轴向连接 轴向延伸 正交的 对偶 测井 隔声 减小 减振 垂直 架设 | ||
1.一种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包括一沿轴向延伸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安装架设有沿所述中心轴线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一组X向偶极换能器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一组Y向偶极换能器组,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与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均位于所述中心轴线上;其中,X向与Y向为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且X向与Y向均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安装架的至少一端通过减振连接装置与相邻部件轴向连接;所述安装架至少一端的端面上及所述相邻部件的端面上均设有沿轴向向外突出的连接颈,所述连接颈的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环形凸起;
所述减振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减振套,所述减振套为圆环形,所述减振套的内侧设有环形连接凹槽;所述减振套分别套设在所述安装架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的连接颈上,所述环形凸起卡设在所述环形连接凹槽内;
至少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两端的内侧分别设有轴向定位槽,每个连接条通过两端的所述轴向定位槽分别卡设在所述安装架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的减振套上;所述连接条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轴向向外凸出的周向定位凸起,所述周向定位凸起分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端面及相邻部件端面的周向定位槽中;
护套,所述护套沿每个连接条外侧所形成的周向套设在所述连接条的外部,并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条的外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和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均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所在平面的法向与X向一致,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所在平面的法向与Y向一致;
所述安装架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分别构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朝向X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开口朝向Y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将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隔开;所述连接段的圆周设有用于走线的过渡圆环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为矩形长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均设有固定板,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和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偶极换能器组包括一个短X向偶极换能器和一个长X向偶极换能器;所述Y向偶极换能器组包括一个短Y向偶极换能器和一个长Y向偶极换能器;
所述短X向偶极换能器位于所述长X向偶极换能器的上方;所述短Y向偶极换能器位于所述长Y向偶极换能器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轴向走线槽,所述轴向走线槽贯通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和下端;在每条所述轴向走线槽上间隔设置多个横向于所述轴向走线槽的压板槽,每个所述压板槽内通过螺钉固定有压线板;
所述安装架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面位置分别设有X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Y向偶极换能器出线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圆柱状,所述环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所述安装架的直径;所述连接条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扇形条状零件,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条沿所述减振套的圆周均匀分布,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条组成的柱状体的直径与所述安装架的直径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交偶极换能器不同深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为两个,所述护套通过沉头螺钉与所述连接条的外侧连接;所述减振套的材料为氟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51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封组件及具有其的掘锚机
- 下一篇:确定油藏储量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