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再生粗骨料取代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3156.3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芝;刘纪峰;崔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6;C04B14/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5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取代 保温 混凝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再生粗骨料取代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生产需要开山采石生产粗骨料,使用河道采砂或者机制山砂作为细骨料,这种生产方法不仅破坏环境,并且生产的混凝土导热系数大,保温性能差。同时,伴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再生骨料具有的多孔隙特性,使其保温性能比天然骨料好,将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用于制备非受力结构(如墙体砌块),有利于墙体节能。但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存在强度低、孔隙率大、吸水率高等缺点,会使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工作性能和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和徐变增大,这使再生混凝土难以应用于建筑承重结构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再生粗骨料取代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及其应用,其利用再生粗、细骨料进行混凝土的生产,在减少生产普通混凝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利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同时,所得混凝土还适用于建筑承重结构的制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再生粗骨料取代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其所用的原料为:水304kg/m3~320kg/m3,水泥425kg/m3~525kg/m3,尾矿微粉25kg/m3~83kg/m3,再生粗骨料936kg/m3,天然河砂187kg/m3~250kg/m3,再生细骨料62kg/m3~125kg/m3,玻化微珠165kg/m3~220kg/m3,减水剂1.74kg/m3~2.56kg/m3。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
所述尾矿微粉的细度为400目;
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mm~20mm;
所述天然河砂为中砂,其细度模数为2.8;
所述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75mm~5mm。
所述全再生粗骨料取代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是将水泥、尾矿微粉、再生粗骨料、天然河砂、再生细骨料和玻化微珠加入搅拌机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搅拌20s,再加入减水剂搅拌120~150s,制得。
所得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包括:
1)用于制作成2~7排孔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其可实现建筑墙体节能50%以上;在结合砌块孔型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孔内插入或注入低传热性材料(如聚苯板等),可以实现砌块墙体节能65%以上;
2)用于现浇自保温混凝土隔墙或预制砌块承重墙或非承重墙等,其中现浇混凝土隔墙或承重墙时顶部需留设10cm空间,待隔墙的现浇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养护28天,收缩变形大部分完成后再顶砌保温砖,以有效避免自保温再生混凝土收缩变形大可能造成的结构裂缝等问题;预制砌块可根据根据需要设计孔型和砌块尺寸,施工错缝砌筑,灰缝厚度、饱满度和施工工艺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用于预制低传热性墙体、板材等建筑构件、配件,实现节能、环保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导热系数主要取决于材料内部的气孔形状、数量、尺寸和相互间的连通情况。本发明所用玻化微珠是由加工后的松脂岩矿砂采用特殊方法经电加热膨化煅烧制作而成的,其生产过程中膨胀颗粒表面瞬间高温熔化,克服了孔间表面张力而自由闭合,再经降温形成了具有连续玻璃化且封闭的颗粒表面,同时其内部保持着完整的多孔空心结构。加入玻化微珠后,所得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内部由于玻化微珠的自身封闭结构和胶凝材料对玻化微珠包裹而形成的封闭孔隙,使空气在其中很难产生对流传热,同时增加了热传导的传递路线,从而使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降低,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学院,未经三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3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