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阀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2511.5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7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寿记;高田伦行;河合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内燃机的气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将向内燃机的气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的喷 孔设为如下结构的技术,即,以作为燃料的出口侧(即,燃料喷射阀的外 部侧)部分的出口侧喷孔的孔径大于作为燃料的入口侧(即,燃料喷射阀 的内部侧)部分的入口侧喷孔的孔径的方式,在入口侧喷孔与出口侧喷孔 的边界的壁面上形成有高低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下文中, 也有时将采用在入口侧喷孔与出口侧喷孔的边界的壁面上形成有这样的高 低差的结构的喷孔称为“附带高低差的喷孔”。
此外,还开发了一种如下结构的燃料喷射阀,即,在喷孔的燃料入口 侧设置有锥部并且在喷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14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482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多个附带高低差的喷孔并从该附带高低差 的喷孔向内燃机的气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中,进一步提高燃料喷雾 的特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在具有多个附带高低差的喷孔并从该附带高低差的喷孔向内 燃机的气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中,在出口侧喷孔的燃料出口的边缘 处设置如下切口部的技术,即,在燃料喷射时,将从该燃料出口的侧方流 入该出口侧喷孔内的气流向该出口侧喷孔的圆周方向进行引导的切口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相对于出口侧喷孔的燃料出口而言,沿着多个喷 孔的配置方向夹着该燃料出口的两侧的位置称为燃料出口的“侧方”。此外, 将多个喷孔相对于出口侧喷孔的燃料出口的配置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此 外,将燃料喷射阀的轴向上的该燃料喷射阀的顶端侧相对于出口侧喷孔的 燃料出口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将燃料喷射阀的轴向上的与该顶端侧为相反 侧的方向定义为上方。
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喷射阀为,在喷嘴主体的顶端部上 具有以在圆周上排列的方式而配置的多个喷孔,并从该喷孔向内燃机的气 缸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在所述喷孔中,以作为燃料的出口侧部分的 出口侧喷孔的孔径大于作为燃料入口侧部分的入口侧喷孔的孔径的方式, 在所述入口侧喷孔与所述出口侧喷孔的边界的壁面上形成有高低差,在至 少一部分的喷孔中,所述出口侧喷孔的燃料出口的边缘处的、沿着所述多 个喷孔的配置方向而夹着该燃料出口的两侧方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 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在燃料喷射时,将从所述出口侧喷孔的燃料出口的侧 方流入该出口侧喷孔内的气流向该出口侧喷孔的圆周方向进行引导。
根据以出口侧喷孔的孔径大于入口侧喷孔的孔径的方式而形成的附带 高低差的喷孔,从而在从入口侧喷孔向出口侧喷孔喷出燃料喷雾的时间点 处,该燃料喷雾的喷雾角(喷雾的锥角)开始扩大。因此,与将出口侧喷 孔的孔径与入口侧喷孔的孔径设为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各个喷孔喷 射的燃料喷雾的喷雾角进一步扩大。
此外,根据以上述的方式而构成的附带高低差的喷孔,在燃料喷射压 相对较高时,在从该喷孔喷射出燃料时,将会在出口侧喷孔内的侧壁面附 近产生压力下降。其结果为,存在于燃烧室内的出口侧喷孔的燃料出口的 周围的气体(空气)将会被引入到该出口侧喷孔内。通过在燃料喷射时产 生这种向出口侧喷孔内的气体的流入,从而促进了燃料喷雾中的燃料与空 气的混合。此外,当在燃料喷射时气体流入出口侧喷孔内的侧壁面附近时, 将会抑制通过该气体而使存在于从各个喷孔喷射的燃料喷雾的中心轴附近 的燃料从该中心轴的周围扩散的情况。因此,在燃料喷射压相对较高时, 也能够提高燃料喷雾的渗透性。
此处,在附带高低差的喷孔中,在燃料喷射时存在于出口侧喷孔的燃 料出口的周围的气体(空气)被引入到该出口侧喷孔内时,存在于位于互 为相邻的喷孔间的空间内的气体将会被引入到互为相邻的喷孔的双方中。 然而,存在于位于这些喷孔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容量有限。因此,难以从 燃料出口的侧方向出口侧喷孔内流入足够量的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2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机叶轮锁定系统及风力发电机
- 下一篇:高效燃油供给节能环保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