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1919.0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24 | 分类号: | G01R29/24;G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再朝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 状态 识别 静电 保护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保护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侦测人员是否存在及是否配戴防静电手环以便决定是否传送警示讯息的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普及与蓬勃发展,各种相应的生产线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般而言,传统生产线为了在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的情况发生,通常会要求作业员配戴防静电手环,并且在作业员未配戴时会实时发出警报以作为静电警示。然而,当作业员仅暂离作业区而摘下防静电手环时,由于无法有效判别是在作业过程中未配戴防静电手环或是因为暂离作业区而未配戴防静电手环,因此,一般皆会产生警报,导致具有静电警示的准确性不佳的问题。
有鉴于此,便有厂商提出透过侦测静电是否超过容许范围来产生静电警示的技术,也就是在侦测到静电异常时产生静电警示。然而,此一方式仍然无法判断静电异常是因为作业员不在位置上所造成,还是作业员在位置上但未配戴防静电手环所造成,以此例而言,前者无须警示,后者需要警示。换句话说,此一方式仍然无法过滤当人员不在位置上而未配戴防静电手环时所产生的警示讯息,因此仍然无法有效解决静电警示的准确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静电警示的准确性不佳的问题,因此实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系统及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静电警示的准确性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首先,本发明揭露一种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系统,此系统包括:感测模块、判断模块、保护模块及传输模块。其中,感测模块用以透过红外线感测人员状态,此人员状态包括存在及不存在;判断模块用以根据防静电手环的电压变化判断防静电手环的配戴状态,此配戴状态包括已配戴及未配戴;保护模块用以提供接地及持续监控静电数据,并且在静电数据超过默认的容许范围时,产生警示讯息;以及传输模块用以在配戴状态为未配戴且人员状态为存在时,传送警示讯息至静电监控端。
另外,本发明还揭露一种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方法,其步骤包括:透过红外线感测人员状态,此人员状态包括存在及不存在;根据防静电手环的电压变化判断防静电手环的配戴状态,此配戴状态包括已配戴及未配戴;提供接地及持续监控静电数据,并且在所述静电数据超过默认的容许范围时,产生警示讯息;在所述配戴状态为未配戴且人员状态为存在时,传送警示讯息至静电监控端。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揭露的系统与方法,与现有技术的差异在于本发明是透过感测人员状态是否存在,并且根据防静电手环的电压变化来判断防静电手环是否被配戴,以及持续监控静电数据以便在超过默认的容许范围时产生警示讯息,当防静电手环未配戴且人员状态为存在时,将警示讯息传送至静电监控端。
透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达成提高静电警示的准确性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系统的系统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系统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具人员状态识别的静电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根据电压变化判断是否配戴防静电手环的示意图。
图6为应用本发明于静电监控端显示警示讯息的示意图。
组件标号说明
100静电监控端
110感测模块
120判断模块
130保护模块
140传输模块
150读取模块
510弦波
520无变化
610警示讯息
620人员数据
630静电数据
210~26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19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