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镀介质用水性转移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1030.2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5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普;谢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51/08;C09D127/06;C09D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介质 水性 转移 镭射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镀介质用水性转移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良好介质牢度、可模压的水性转移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镀铝转移膜自2000年左右开始在包装行业特别是香烟包装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且已逐渐巧克力包装、化妆品包装等高档食品与日用品包装领域渗透。由于镀铝层的阻隔性,真空镀铝转移膜无法做出透明效果(光线无法透过),不能满足一些高档包装材料(如化妆品包装盒)对透明镭射效果的需求,因此近些年具有较好透光性的真空镀硫化锌介质镭射转移膜(以下简称“镀介质膜”)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内专利申请CN101323952A与CN103009851A对镀介质膜的具体生产工艺做了详细的描述。
目前镀介质膜所用的转移涂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环保,大量使用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丁酮等酯类、酮类溶剂,对生产环境与大气环境带来了污染,也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带来了风险,随着2014年10月涂料消费税等倡导向环保涂料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经不能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二是介质牢度(即硫化锌镀层与转移涂层的附着力)不稳定,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条件下,介质牢度波动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关于镀介质膜用转移涂料的专利或专利申请较少。我司在2013年公开了一种溶剂型的镀介质转移镭射涂料(CN102268212B),采用聚丙烯酸酯树脂、含氮改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纤维素酯树脂等复配而成,特别是使用了一种含氮功能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由单体丙烯腈或胺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共聚合成)来提升介质与转移涂层的附着力,但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丙酮、丁酮、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正丁酯、醋酸仲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占重量份的60%~92%),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的环保需求。CN101407656B公开了一种水性转移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丙烯酸乳液、PVA、水性氯醋、聚氨酯水分散体、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植物油改性聚氨酯等一种或者几种复配物,获得了具有可模压、印刷适性好的水性转移涂料,但未提及介质牢度问题,从我们测试的结果来看,通过这些树脂的简单复配并不能获得较好的介质牢度。
专利CN104497743A中,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水性转移涂料,具有成本低、剥离性能优异的优点,但该发明中还含有少量有机溶剂,且从我们测试的结果来看,其获得的涂料的介质牢度和模压亮度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镀介质用水性转移镭射涂料,以水为主要介质,通过树脂的合理搭配,获得了具有良好介质牢度、可模压的水性转移镭射涂料,为镀介质膜的环保化与品质稳定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镀介质用水性转移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优选地,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为阴离子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软化温度为160~260℃。
优选地,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15~25份。
优选地,所述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为阴离子脂肪族聚氨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软化温度为120~220℃。
优选地,所述水性氯醋树脂的软化温度范围为80℃~150℃,平均粒径为1~300nm。如日本日信的Vinybran690。
本发明选用具有较好剥离性能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具有较好介质附着力的水性氯醋树脂两种树脂同水性聚氨酯树脂进行复配,较好地兼顾了剥离性能、模压性能与介质牢度三者性能的平衡,获得了溶剂残留量极低的环保型真空镀介质用水性转移镭射涂料。介质牢度氯醋树脂最优,其次为丙烯酸改性的聚氨酯;但氯醋树脂加多了,会带来剥离风险。
本发明通过3种树脂及比例的合理搭配,使复合树脂的软硬度达到最佳,从而使获得的涂料的模压亮度也得到提高,做到了在设定模压温度条件下(300kPa、温度为150℃、时间为1s)得到较好的亮度;如果配方设计偏软,即便在某一个温度如130℃条件下得到好的亮度,升高温度至150℃后会因为烫坏而失去亮度;反之如果偏硬,比如要170℃才能达到最佳亮度,则在150℃条件下还是亮度较差。
优选地,所述成膜助剂为醇酯类成膜助剂、醇醚类成膜助剂、醇醚酯类成膜助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1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