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全自动报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0963.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5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红;贺明轩;汤长春;王拥军;宾华佳;周开成;李洁;黄文静;李一叶;张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全自动 报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的报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全自动报站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列车广播系统PA、旅客信息系统PIS等第三方报站系统采用的报站方式包含全自动报站、半自动报站、手动报站、人工报站。其中全自动报站借助于信号系统ATC实现,与信号系统的定位装置强相关;半自动报站采用与公开号为CN103303343.A,名称为《PIS自动报站的列车网络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相同或类似的方法实现,这种方法对于单一且完整的运营线路,能够较好的适用,但对于列车实际运营中存在的多样性,比如越站、终点折返管理等,不能很好的适用,并且在进行距离计算时忽略了列车差异性,可能导致报站存在误差,同时,该方法的报站时序均依赖于列车的车门状态,降低了报站方法的适用性;手动报站通过司乘人员触发相关的报站信息来实现报站,人工报站则直接由司乘人员语音播站,这两种方法增加了司乘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不具备智能化。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全自动报站方法,不依赖定位装置,节约了成本;并解决半自动报站对列车实际运营的多样性难以适应的各个问题,采用智能化设计,自动调整站点换算中存在的误差,提高报站的可靠性;为第三方报站系统提供可靠、完善的全自动报站时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定位装置,报站不依赖于列车车门状态,能够自动适应列车实际运营线路的多样性,充分考虑不同列车之间的差异性的列车全自动报站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列车全自动报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列车的上下行信息,通过站点库确定列车始发车站,设置始发车站为当前站;
S2.通过查询站点库获得下一到站,计算当前站至下一到站之间的站间距离,初始化列车站间行驶距离;
S3.监测列车的运行速度及列车站间行驶距离,根据预设的离站广播判定条件,触发列车离站广播;
S4.监测列车的运行速度及列车站间行驶距离,根据预设的到站广播判定条件,触发列车到站广播;
S5.更新列车站间距训练库,并通过站间距训练库更新站点库中站点间距离;
S6.查询站点库,判断当前到站是否为终点站,是则跳转到步骤S7,否则跳转至步骤S2;
S7.列车折返,切换列车的上下行信息,跳转至步骤S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包括:
S2.1.以当前站为基准站,查询站点库,获得下一站的站点信息;
S2.2.判断下一站的越站标记是否为越站,是则以所述下一站为基准站,再次查询站点库,获得该基准站的下一站信息,跳转到步骤S2.2,否则设定下一站为下一到站,跳转到步骤S2.3;
S2.3.通过站点库中的站间距离信息,及列车的上下行信息,计算当前站与下一到站之间的距离,初始化列车站间行驶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3中列车站间行驶距离是指列车在两站点之间的正向行驶距离,通过对列车的运行速度进行积分计算求得,当列车向前运动时,列车速度为正值,当列车向后运动时,列车速度为负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的具体步骤包括:
S3.1.判断列车的速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离站广播速度阈值,是则跳转至步骤S3.2,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3.1;
S3.2.判断列车站间行驶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离站广播距离阈值,是则跳转至步骤S3.3,否则跳转至步骤S3.1;
S3.3.触发离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的具体步骤包括:
S4.1.判断列车距下一到站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预到站广播距离阈值且大于预设的到站广播距离阈值时,跳转到步骤S4.2,当该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到站广播距离阈值时,跳转到步骤S4.3,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4.1;
S4.2.判断列车的速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预到站广播速度阈值,是则触发预到站广播,跳转到步骤S4.1,否则直接跳转到步骤S4.1;
S4.3.判断列车的速度是否等于0,是则触发到站广播,否则跳转到步骤S4.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中列车距下一到站的距离通过计算所述当前站与下一到站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列车站间行驶距离之差求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的具体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0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