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及其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0790.1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3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萌;高达利;邹浩;李杰;初立秋;张师军;张丽英;侴百舸;于鲁强;李汝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57/02;C08K13/02;C08K5/134;C08K5/526;C08K3/36;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组合物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熔融指数 烯烃共聚 薄膜 乙烯 聚乙烯薄膜 石油树脂 成核剂 成膜性 拉伸 平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及其薄膜。所述聚乙烯组合物含有组分A、组分B、组分C、成核剂和石油树脂;组分A为乙烯/α烯烃共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在温度为190℃、载荷为2.16kg下的熔融指数MFRA为0.01‑3.5g/10min,密度ρA为0.880‑0.936g/cm3;组分B为乙烯/α烯烃共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在温度为190℃、载荷为2.16kg下的熔融指数MFRB为3.6‑9.9g/10min,密度ρB为0.910‑0.930g/cm3;组分C为乙烯/α烯烃共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在温度为190℃、载荷为2.16kg下的熔融指数MFRC为10‑80g/10min,密度ρC为0.880‑0.930g/cm3。将该聚乙烯组合物采用平膜拉伸法制备聚乙烯薄膜时,成膜性非常好,并且得到的薄膜具有较高的模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及其薄膜。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聚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ethylene,BOPE)薄膜是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聚乙烯(PE)树脂经双向拉伸工艺成型的薄膜材料。在BOPE薄膜的成型加工过程中,薄膜经拉伸处理后,PE大分子链和结晶结构发生高度取向,从而显著提高了薄膜的拉伸强度,降低了拉伸断裂伸长率,并使得薄膜的雾度更低、光泽度更高且透明性更好。此外,与现有技术的挤出吹塑工艺和挤出流延工艺制备的聚乙烯薄膜制品相比,BOPE薄膜具有力学强度高、抗穿刺和抗冲击性能好、光学性能优良、节能环保性等优势。因此,BOPE薄膜可被广泛用于包装袋、重包装袋、真空热封膜、低温包装膜、复合膜、医药卫生用品、农用膜等方面。
目前采用的塑料薄膜的双向拉伸加工方法有平膜拉伸法和管泡拉伸法。平膜拉伸法已经应用在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薄膜材料的加工中,工艺较为成熟。与管泡拉伸法相比,平膜拉伸法的拉伸倍率大(横向拉伸倍率可达10倍以上)、成型速度快(最高收卷速度可达数百米/分钟)、生产效率高,并且得到的薄膜的力学强度、光学性能和厚度均匀性均更佳,但是薄膜成型受工艺条件波动影响显著,薄膜拉伸加工难度大,对于薄膜原料有着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双向拉伸聚乙烯原料基本均只适用于管泡拉伸法制备BOPE薄膜,而将现有的这些聚乙烯原料采用平膜拉伸法制备BOPE薄膜时,存在成膜性差(拉伸速度和拉伸倍率很低)、膜容易出现破裂的缺陷,即,基本不适用于采用平膜拉伸法制备薄膜。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平膜拉伸法的上述优势,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成膜性好且膜不容易出现破裂的适用于平膜拉伸法制备BOPE薄膜的聚乙烯原料。
此外,聚乙烯薄膜虽然较为柔软,韧性较好,但是其模量通常较低,而现代薄膜生产工艺已向大规模高速化发展,特别是双向拉伸工艺,由于生产速度较之管泡拉伸法更快,如果薄膜的模量不足,则极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膜面打褶的问题,而且对于某些包装用途,如自立袋等,也希望薄膜自身具有较高的模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将现有的聚乙烯原料采用平膜拉伸法制备聚乙烯薄膜时存在成膜性差、膜容易破裂,即不适用于采用平膜拉伸法制备薄膜,并且得到的聚乙烯薄膜的模量较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聚乙烯组合物及由该聚乙烯组合物制成的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0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