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铝电解槽的阳极输送用的滤波振荡感应式单轨小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40712.1 | 申请日: | 2015-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郭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解槽 阳极 输送 滤波 振荡 感应 单轨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电解铝的过程中用于运输铝电解槽上用的阳极的感应式单轨小车。
背景技术
铝电解主要依靠铝电解槽来完成,而铝电解槽中的阳极是一件消耗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进行更换,所以在一般的铝厂还会专门设立车间来进行阳极的生产与回收处理,而跨车间的运输较为麻烦,需要人工进行装卸与运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铝电解槽的阳极输送用的滤波振荡感应式单轨小车,能够安全的自行进行运输,降低了装运阳极所需的人力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铝电解槽的阳极输送用的滤波振荡感应式单轨小车,包括剖面成“工”形的轨道与架设在轨道上的感应式小车,所述感应式小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竖直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中心位置处的悬挂柱,分别设置在每个连接板左右两端的轮板,轮板共四块且两两对称,在轮板上还设置有滚轮与电机,在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控制盒,悬挂柱通过螺栓固定在两块连接板之间,在悬挂柱的下端设置有前后贯穿该悬挂柱的吊口,在悬挂柱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组红外探头,每组红外探头包括一个水平红外探头与一个斜向红外探头,在控制盒上设置有红外收控电路、滤波放大电路和三极管振荡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两块连接板之间的间距大于轨道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设置在轮板面对轨道的一侧上,且每块轮板上设置两个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上靠近轮板的一侧设置有一圈避免轮板与轨道直接接触的凸台;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台,分别设置在任意两块轮板上。
进一步的,上述红外收控电路由时基电路芯片I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喇叭BL,电机M1,电机M2,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后接地的光敏二极管D1,正极与光敏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滤波放大电路和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的接地端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经滤波放大电路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3,N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6和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光敏二极管D2,正极同时与时基电路芯片IC1的管脚6和管脚7相连接、负极同时与时基电路芯片IC1的管脚2和管脚4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1的管脚3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上接+5V电源,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5和电阻R6的连接端上接+5V电源,二极管D3的N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1的管脚8相连接,时基电路芯片IC1的管脚1接地,电机M2的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1的管脚5相连接、另一端经电机M1后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三极管振荡电路还同时与电机M1与电机M2的连接点和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喇叭BL的一端与三极管振荡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上述滤波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9,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正电源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2,以及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3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0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