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电感轻型无壳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40202.4 | 申请日: | 2015-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1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严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先河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224 | 分类号: | H01G4/224;H01G4/228;H01G4/2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145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感 轻型 车辆 用电 电子 电容器 | ||
一种低电感轻型无壳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包括:第1多端电极组件(1),第2多端电极组件(4),柔质聚酯材料包封(2)和固定在柔质聚酯材料包封(2)内的电容卷芯(3);其特征在于:第1多端电极组件(1)和第2多端电极组件(4)分别具有填充物流通洞(17);还包括第1连接喷金层部(8)和第2连接喷金层部(11),第1电极引出端(6)和第2电极引出端(9),第1中间导电带(7)和第2中间导电带(10);第2中间导电带(10)置于电容卷芯(3)外侧,且与电容卷芯(3)之间设有绝缘层(5)。该设计减少电容器自感,且有利于电容器的散热,提高电容器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尤其涉及低电感轻型无壳的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的结构,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分类可属于H01G4/224和H01G4/228。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普遍使用按照GB/T 25121-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电力电子电容器》的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其电容卷芯采用无感卷绕,每个卷芯的自感量极小,因此电容器的自感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自感。该电容器的电极传统上使用铜编织带或铜带引出,并且由于电容器只有二极,故只有二铜带(或铜编制带)作为电极引出。当纹波成分较大的电流通过该二电极时,该二电极会产生较大的寄生电感压降,导致电容器自身感抗相对较大,实测该电感L通常大于30nH,此时电容器在高频工况下运行,会使电容器温升过快、过高,直接导致其寿命过短。
同时,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一般采用塑料外壳加硬性树脂包封的方式来封装电容卷芯。使用这样的封装方式,由于硬性树脂的密度较大且有塑胶外壳,电容器自身的体积和重量会变大,这对以载人载物为目的的电动汽车整车来说是不利的。而且,在高温、剧烈振动的条件下,该电容器易发生塑料外壳与硬性树脂材料包封层、硬性树脂材料包封层与电容器芯子之间开裂并分离的情况。另外,塑料外壳的导热性也较差,该外壳会使电容器自身散热慢,从而导致电容器内部温升过快、过高,进一步影响电容器使用寿命。
该电容器的典型结构如图3所示:
——在芯棒18外周卷绕电容卷芯3;
——于电容器芯3顶部、底部喷金层的焊接点16分别焊接第1单端电极组件12和第2单端电极组件13,第1单端电极组件12直接向上伸出,第2多端电极组件13绕过电容卷芯3外圆周面向上伸出,二者之间设有绝缘层5;
——上述组件装入塑料外壳14后浇灌硬质树脂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低电感轻型无壳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可改善背景技术所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电感轻型无壳车辆用电力电子电容器,包括:第1多端电极组件(1),第2多端电极组件(4),柔质聚酯材料包封(2)和固定在柔质聚酯材料包封(2)内的电容卷芯(3);其特征在于:
——第1多端电极组件(1)和第2多端电极组件(4)分别具有填充物流通洞(17);
——还包括第1连接喷金层部(8)和第2连接喷金层部(11),第1电极引出端(6)和第2电极引出端(9),第1中间导电带(7)和第2中间导电带(10);
——第2中间导电带(10)置于电容卷芯(3)外侧,且与电容卷芯(3)之间设有绝缘层(5)。
其进一步的设计是:第1电极引出端(6)和第2电极引出端(9)为多引出端。该多引出端最好为4个以上引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先河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先河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0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源转换开关及其中线重叠转换结构
- 下一篇:多功能高压互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