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9998.1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许亚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亚夫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41D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监护的智能服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服装已经成为现代服装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特点是能够实时地搜集和反馈特殊信息。这一特点使其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医疗监护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结合了传感技术、嵌入系统、微电子通讯科技等高新技术的智能监护服装。这些智能服装通常功能强大,但是主要针对特殊用户,范围太窄,而且成本高昂,也不方便按需修改其功能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目前智能服装出现的范围太窄,成本高昂,也不方便按需修改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强,软件界面形象易操作,方便易修改,适合各类非专业编程人员使用;实现了服装实时监护功能;可以用于特殊群体的家庭式生理状态监护。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包括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电源、外接电路、信号采集卡,传输线路;其结构要点是:所述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均设置在接线盒内,所述的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分别在接线盒外设置有和传输线路;所述接线盒的前端通过输入引线连接有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连接电源,电源为接线盒内的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提供电能;所述输入引线分别与所要测的对象相连,所述传输线路采用串口总线,通过串口总线与信号采集卡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脉搏模块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制成的振动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体温模块为RTD式传感器,所述RTD式传感器可采用Pt3750或HEL-776-A-U-1 薄膜铂金RTD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采集卡采用PC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接电路包括脉搏模块,所述脉搏模块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4的一端和MOSFET场效应管的1引脚,所述MOSFET场效应管的2引脚通过连接电容C2至输出端Vout,所述MOSFET场效应管的3引脚通过连接电容C1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PVDF压电传感器、RTD温度传感器、呼吸频率传感器和特定的外接电路,组建了3个功能模块,结合在LabVIEW8.2环境下编写的监护程序,搭建智能监护平台,实现服装实时监护功能;可以用于特殊群体的家庭式生理状态监护;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强,软件界面形象易操作,方便易修改,适合各类非专业编程人员使用;使得智能监护服系统搭建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的整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的外接电路连接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的监护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智能监护服系统的图。图中,包括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电源、外接电路、信号采集卡,传输线路;其结构要点是:所述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均设置在接线盒内,所述的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分别在接线盒外设置有和传输线路;所述接线盒的前端通过输入引线连接有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连接电源,电源为接线盒内的脉搏模块、体温模块、呼吸频率模块提供电能;所述输入引线分别与所要测的对象相连,所述传输线路采用串口总线,通过串口总线与信号采集卡相连。
所述脉搏模块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制成的振动传感器;所述PVDF压电薄膜被层压在很薄的聚酯基片上,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容易安装、弹性好、灵敏度高、频带宽等优点,能基本满足脉搏测量的条件。
本发明中的电源由锂电池供电,整个电路能将微弱的脉搏信号处理成较为明显的电压信号,信号再通过信号传输路线接入数据采集卡,传输到电脑中的软件系统,由监护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即能实现监护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亚夫,未经许亚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9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