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夯土墙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38747.1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冯坚;刘成奎;李万琴;王军;李仲仁;靳亦冰;金长婷;张晨;陈永吉;陈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14/06;C04B1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810008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夯土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夯土墙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夯土墙历史悠久,记载了人类的汗水和智慧,但是与当今墙体材料及施工工艺比较,传统的夯土墙及其施工工艺仍有明显不足。如传统夯土墙耐久性能查、墙体必须收峰、施工工艺笨拙繁琐、施工效率差等问题显见。
传统原材料只有单一的粉土或黏土(据当地土壤资源而定)作为原材,部分地区添加麦秸秆作为抗裂纤维。但是经实地调查发现,传统原材存在易风化、抗渗性能不佳、墙足部分崩落、墙体开裂、施工缝隙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了墙体的强度和耐久性的新型夯土墙。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夯土墙的成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夯土墙,包括粉土或粘土、规格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和聚酯纤维,其中,其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0-75份水泥5-20份砂子10-15份
白灰4-6份聚酯纤维0.20-0.50份。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夯土墙中还包括土壤固化剂。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土壤固化剂的份数为0.01-0.05份。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夯土墙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5.10份水泥18.15份砂子11.60份
白灰4.70份土壤固化剂0.03份
聚酯纤维0.42份。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夯土墙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73.10份水泥8.21份砂子13.05份
白灰5.22份聚酯纤维0.42份。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粉土或粘土的含水量为12.1%,液限为21.9%,塑限为17.2%。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水泥的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256min,28d抗压强度为36.8MPa。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白灰中CaO含量为77.48%,MgO含量为0.59%。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夯土墙的成型方法,包括
(1)粉碎筛选,使材料粒径不大于5mm;
(2)搅拌,干拌2min,湿拌5min;
(3)入模,拌合料入模时一次装模80-120mm为一层;
(4)捣实,使用气动夯锤,每层按照“S”型路径振捣6遍,每层之间的振捣路径相互错开;
(5)自然养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配比是根据当地土壤土质情况经筛选优化而定,因此该配比不一定适用所有地区土壤土质。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夯土墙及其成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颗粒的合理的配比,使夯土的密实度最大,从而提高夯土的强度;掺入适当的骨料,增加夯土的骨架作用,提高强度;掺入活性掺合料,增加夯土内固相物质的重组,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既有传统乡村建筑气息,又有现代先进工艺的体现。成型后的夯土墙美观适用性强,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成型过程中发明的模具和夯实技术体现了工业化和标准化,在保证墙体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新型夯土墙,包括粉土或粘土、规格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聚酯纤维和土壤固化剂,其中,其重量分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0-75份水泥5-20份砂子10-15份
白灰4-6份土壤固化剂0-0.05份
聚酯纤维0.20-0.50份。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夯土墙,包括粉土或粘土、规格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聚酯纤维和土壤固化剂,其中,其重量分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5.10份水泥18.15份砂子11.60份
白灰4.70份土壤固化剂0.03份聚酯纤维0.42份。
实施例2
一种新型夯土墙,包括粉土或粘土、规格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和聚酯纤维,所述夯土墙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73.10份水泥8.21份砂子13.05份
白灰5.22份聚酯纤维0.42份。
实施例3
一种新型夯土墙,包括粉土或粘土、规格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聚酯纤维和土壤固化剂,其中,其重量分配比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未经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8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