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红曲色素中间产物的红色红曲菌突变株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8176.1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生;刘姣;周有祥;谢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福生;周有祥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7/2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色红曲菌 菌株 红曲色素 保藏 突变株 高产 中国典型培养物 摩尔吸光系数 紫外吸收材料 固态发酵法 固态发酵物 甲基苯甲醛 出发菌株 合成途径 基因敲除 技术筛选 菌种保藏 吸收波长 吸收特性 二羟基 近紫外 干基 可用 色素 戊基 羟基 制备 开发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产红曲色素中间产物M7PKS‑1[2,4‑二羟基‑6‑(4‑羟基‑2‑氧代戊基)‑3‑甲基苯甲醛]的红色红曲菌突变株,该菌株命名为红色红曲菌ISM[Intermediate secreting mutant],菌种保藏名为Monascus ruber ISM,所述菌株已于2015年1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2015074。所述菌株是以红色红曲菌M7(CCAM 070120)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筛选得到的,以高产M7PKS‑1为特征。本发明公开了利用该菌株制备M7PKS‑1的固态发酵法,其固态发酵物中的含量的产量高达10mg/g(以干基计)。通过将所述菌株产物M7PKS‑1与红色红曲菌M7及其部分突变株共培养,可提高其色素产量,表明M7PKS‑1是红曲色素重要中间产物。M7PKS‑1最大紫外‑可见吸收波长为294nm,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为17640,具备近紫外吸收特性,既可用于研究红曲色素的合成途径,也适用于开发紫外吸收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高产红曲色素中间产物的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工程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红曲菌(Monascus spp.)又称为红曲霉,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传统的食品发酵微生物,主要用于红曲的生产。红曲是红曲菌发酵米饭后的产物,根据用途不同,红曲可分为色曲、功能曲以及酿酒曲3类,其中色曲是GB2760中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源天然食品添加剂。此外,红曲菌还可产生多种有益次级代谢产物,如降血脂药物莫纳可林K、降血压药物γ-氨基丁酸和食品着色剂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等。
红曲色素是红曲菌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嗜氮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红、橙和黄3类色素组分,目前至少已有鉴定出90多种红曲色素。红曲色素除具着色功能外,部分红曲色素还具有抗氧化、消炎和抗癌等生物活性,也有报道称红曲色素还可作为太阳能电池原料。红曲色素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红曲色素由聚酮合成途径(polyketone synthesis)合成,但合成途径目前仍存争议。近年来,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突变株,分析红曲色素合成基因簇基因功能,不仅为解析红曲色素的合成途径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也为获取高品质色素产物(包括中间产物)提供了技术保障。本发明以红色红曲菌M7(CCAM 070120)为出发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筛选得到一株可大量分泌M7PKS-1[2,4-二羟基-6-(4-羟基-2-氧代戊基)-3-甲基苯甲醛]的突变株。M7PKS-1属苯甲醛类衍生物,分子量为252,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为17640,具备近紫外吸收特性,仅存在于野生菌红色红曲菌M7生长早期(3-9天),为红曲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初始中间产物,该菌株高产M7PKS-1的特征,既可用于红曲色素的合成途径分析,也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红曲色素,还可用于开发防晒剂,具有良好的商业和科研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M7PKS-1的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建立了固体发酵法获取高产量M7PKS-1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株高产红曲色素中间产物的突变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M2015074,菌株保藏名为Monascus ruber ISM,分类命名为红色红曲菌(M.ruber)ΔMpigJ-R。
本发明的红色红曲菌ΔMpigJ-R的形态学特征为:菌株ΔMpigJ-R在PDA培养基中28℃培养3天即可见清晰的直径约2cm白色菌落,菌落扁平开展,无褶皱,气生菌丝浓密,菌落生长至10天左右背面呈浅黄色。
所述菌株ΔMpigJ-R是以红色红曲菌M7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筛选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福生;周有祥,未经陈福生;周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8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拌环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蒸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