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法制备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37366.1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3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义族;蒋璐;沈钰琪;陈亚其;周萍;朱诗琼;蔡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B01J37/3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向庆宁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金属氧化物 微波 氢氧化钠溶液 制备复合金属 反应时间短 硝酸铁晶体 硝酸铜晶体 超声分散 持续反应 反应溶液 去离子水 微波功率 微波条件 转速条件 最终产物 黑褐色 微波炉 氧化物 水中 制备 相等 离子 配制 清洗 并用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法制备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配制反应溶液:将相等摩尔质量的硝酸铜晶体和硝酸铁晶体充分溶于去离子水中;在搅拌之下,向上述溶液中缓慢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黑褐色溶胶超声分散10‑20min;(2)微波条件下制备:将上述反应体系置于微波炉中,在微波功率为250‑600W条件下持续反应15‑20min;(3)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一定转速条件下离心分离数分钟,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清洗分离,干燥,得到最终产物。该法用于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CuFeO2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的优点,可快速得到性能稳定的产物,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微波法制备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材料被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等方法相继被开发且应用。复合金属氧化物CuFeO2,不仅作为半导体材料被运用于各类光电技术领域,其在污染物降解中高级氧化技术领域的运用也正在被不断发现。
在传统的均相Fenton反应过程中,铁的引入产生难以处理的铁污泥,进一步增加了处理成本。从而催生了近几年被相继报道的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的运用。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与传统的均相催化剂Fe2+相比,具有催化剂易分离回收、能够循环利用、Fe2+持续释放维持反应速率稳定等优点,同时节约时间成本,也防止产生大量的铁污泥。在诸多的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中,CuFeO2被公开作为新型的类芬顿反应催化剂,具有快速沉降、易于回收、可循环利用的优点(专利公布号为CN103285862A)。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目前CuFeO2的制备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配合后续高温烧结以及水热法。高温固相法对能源的消耗大,且反映时间长;溶胶凝胶法配合后续高温烧结的方法前期反应速度快,但反应不易控制,操作繁杂;在公布号为CN103285862A的发明专利中,利用水热法合成微米级CuFeO2,其合成过程需在聚四氟乙烯高温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20~200℃下持续反应12~96h完成;公布号为CN104860356A的发明专利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与上述没有实质性区别;另外公布号为CN104058461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低温下的水热法合成纳米级CuFeO2,提供了水热法制备CuFeO2的方法,其制备反应条件要求高,设备投入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三种制备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进一步对复合金属氧化物CuFeO2的制备进行完善。提供了一种微波法制备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较低,且快速制备目标产物的优点。
方法步骤如下:
一种微波法制备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反应溶液:将等摩尔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铁充分溶于去离子水中,在搅拌下,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黑褐色溶胶,所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与硝酸铜的摩尔比为5~50:1;将黑褐色溶胶先后进行超声和磁力搅拌10-20min使之充分混合;最后加入柠檬酸溶液,磁力搅拌10分钟得到反应溶液;所述柠檬酸与硝酸铜的摩尔比为0.5~2.5:1;
(2)微波条件下制备:将步骤(1)的反应溶液置于微波炉中,在微波功率为250-600W条件下持续反应15-25min;
(3)产物收集: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容器,冷却至室温,在5000r/min的转速条件下离心分离10min,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分离3次以上,干燥,得到最终产物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7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