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压馈电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36550.4 | 申请日: | 2015-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元江;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F1/571 | 分类号: | G05F1/57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降压 收集 行波 高压 馈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压馈电电路。
背景技术
采用行波管作为放大单元的行波管放大器,主要由两大单元构成,行波管和高压电源,其中作为高压电源的重要部分之一高压馈电电路,其主要作用为:为行波管阴极和各收集极提供电源,保证行波管正常工作所需的直流高压。为了解决小型化和高可靠的问题,减小由于变压器分布参数对高压电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为解决高压电源高压侧的耐压问题,通常需将散热底板与高压馈电电路隔离开来,高压馈电电路难以直接与散热底板接触,这导致高压馈电电路热量无法及时导出,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高压整流滤波组件损坏。
高压电源高压馈电部分的可靠性决定于该部分电路的可靠性和电路的复杂程度。通常情况下,高压馈电部分采用全波整流和较多的滤波电容实现,冗余的设计单纯通过提高个别器件的指标实现。
行波管的发射必须在高压电源的高压建立之后,这就要求高压建立之后,须从高压电源的高压侧取一高压指示信号,用于发射使能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在高压电源的高压指示信号须在高压侧通过电阻采样实现,该方法增加了高压部分的体积,同时电阻的引入增加了高压馈电部分的功耗。
高压电源的安全性应保证高压和低压的隔离,一般情况下,高压和低压之间的隔离通过变压器和电阻分压实现。通过变压器隔离控制好变压器的绝缘可以保证;电阻分压主要是对阴极电压进行取样,并在低压侧进行稳压。一般情况下,通过一高精密高阻值高压电阻和一一高精密电阻实现,该方法在调节高精密电阻实现阴极电压的调节,若高精密电阻出现开路,则有可能在低压侧出现高压而造成人身伤害。
总之,现有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压馈电电路散热差,冗余设计和人身安全考虑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压馈电电路,为了解决现有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压馈电电路散热差,冗余设计和人身安全考虑少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压馈电电路,包括:高压变压器、倍压整流电路、螺流检测单元、储能电容和稳压电路;
所述高压变压器采用分层绕制方式,初级和反馈绕组先缠绕在一起,再均匀布置于骨架之上,其次再绕倍压整流5绕组、倍压整流4绕组、倍压整流3绕组、倍压整流2绕组、倍压整流1绕组,所有绕组分布与骨架的宽度相同;
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倍压整流单元和第二倍压整流单元两种,所述第一倍压整流单元包括整流二极管D1~D8,高频抑制电容C1,倍压滤波电容C2、C3;整流二极管D1、D2的阴极端连在一起并于电容C2一端相连,D1、D2的阳极端连在一起,D3、D4的阴极端连在一起,并与D1、D2的阳极端连在一起;D3、D4的阳极端连在一起,并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相连,D5、D6的阴极端连在一起,并与D3、D4的阳极端连在一起,D5、D6的阳极端连在一起,D7、D8的阴极端连在一起,并与D5、D6的阳极端连在一起,D7、D8的阳极端连在一起,并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一端与电容C2另一端相连,与变压器输入另一端相连;倍压整流单元2包括整流二极管D9、D10,高频抑制电容C4,倍压滤波电容C5、C6;整流二极管D9的阴极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D9的阳极与D10的阴极相连,并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并与变压器的输入一端相连,D10的阳极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C6的另一端与C5的另一端相连,并与变压器输入的另一端相连,并与C4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倍压整流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一倍压整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倍压整流的一端相连,并与第一收集极相连,所述第二倍压整流另一端与第三倍压整流相连,并与第二收集极相连,第三倍压整流的另一端与第四倍压整流相连,并与第三收集极相连,第四倍压整流的另一端与第五倍压整流相连,并与第四收集极相连,第五倍压整流与阴极相连,并与储能电容相连,并与高压取样相连;
所述螺流检测单元包括压敏电阻RV1,电阻R1和电容C25,RV1、R1和C25并联并与HP和HE相连;螺流检测的一端与第一倍压整流相连,另一端与地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6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