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中丙泊酚在线检测仪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36154.1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王新;李恩有;张融;王祯鑫;渠团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样品 丙泊酚 热解析 血液 在线检测仪 室内 离子迁移谱 顶空进样 高压气源 检测技术 喷射过程 医院临床 在线检测 采样片 检测仪 前处理 废血 气化 载气 喷射 携带 医疗 应用 分析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血液中丙泊酚在线检测仪。本仪器以离子迁移谱技术为基本检测技术,结合样品热解析和顶空进样技术。取医院临床手术中的医疗废血做为血液样品,无需进行复杂的血液样品前处理,利用高压气源将血液样品喷射至热解析室内采样片表面。血液喷射过程中,血液中的丙泊酚在热解析室内迅速气化,再由载气携带进入检测仪进行在线检测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样品热解析和顶空进样技术,设计了一种血液中丙泊酚在线检测仪。本发明中的检测装置和方法可广泛用于临床给药深度分析,指导临床麻醉医生精准用药。
背景技术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剂,已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ICU危重病人的镇静。手术过程中,病人血液里的丙泊酚浓度往往与其麻醉深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术中监测病人血液中丙泊酚的浓度对于麻醉监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于测定血液中丙泊酚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等。然而,血液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样品,在其进行色谱分离之前必须进行样品预处理,从而致使以上方法耗时较长,且多为离线分析,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麻醉监测的需求。
热解析技术是一种二合一技术:集采样与浓缩于一体,然后将样品从采样管中转移出来后进行检测。动态顶空分析法也称吹扫-捕集,该方法是用惰性气体通入液体样品(或固体表面),把要分析的组分吹扫出来,使之通过一个盛有吸附剂的容器进行富集,然后再把吸附剂加热,使被吸附的组分脱附,用载气带入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析。
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快速分离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质谱、色谱仪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结果可靠的特点。目前我们研究的IMS已经广泛应用在化学战剂、毒品、爆炸物探测、环境监测、有毒气体监测、火灾监测、水污染监测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离子迁移谱仪主要由离子源、离子门、迁移区和检测器组成。离子源使样品分子、N2、O2和水蒸气电离,产生的离子很容易与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得到多种产物离子。离子在电场的驱使下通过周期性开启的离子门进入迁移区,与逆流的中性漂气分子不断地碰撞,由于这些离子在电场中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使得不同的离子得到分离,先后到达检测器。本发明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样品热解析和顶空进样技术,设计了一种血液中丙泊酚在线检测仪。
发明内容
一种血液中丙泊酚在线检测仪:包括医疗废血储存室、血液喷射式热解析进样装置和离子迁移谱仪;血液喷射式热解析进样装置包括血液样品入口管、热解析室、血液载片和加热灯热解析;
热解析室为一密闭容器,其上端沿垂直方向设有一与血液样品入口管相连接的通孔,于血液样品入口管一侧、沿血液样品入口管的径向设有一支管,血液样品入口管的轴线与支管的轴线相垂直,支管与高压气体气源相连接;于热解析室底部设有一透明玻璃窗口,于热解析室下方设有加热灯,加热灯发出的光通过透明玻璃窗口照射至热解析室内,加热灯提供热解析热源;于血液样品入口管正下方的热解析室底部设有血液载片;
热解析室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通孔,其一为载气入口、另一为载气出气口,载气入口与载气气源相连通,载气出口与离子迁移管的载气进气口相连通。
取血样本为医院临床手术中的人或动物的医疗废血,所述人或动物的废弃血液为人或动物手术中的失血。
热解析室血液样品的进样方式为通过血液样品入口管流入过程中,用高压气体喷射血液,血液样品于血液样品入口管内均匀分散后、均匀平铺在热解析室底部的血液载片上。
血液载片置于透明玻璃窗口上,血液载片的表面积小于透明玻璃窗口的表面积,血液载片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滤纸或聚四氟乙烯采样布。
高压气源为医院空气气源,压力为0.1-0.3Mpa,喷射过程与血液样品于血液样品入口管内的过程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6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