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水箱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6004.0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0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强;张建军;林玉麟;周碧波;娄慧;周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水箱。
背景技术
汽车水箱在汽车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储水散热装置,其对于汽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汽车水箱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随着水的长期使用,不仅水温极高,且水质也较差,其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进而使得其在后期使用时不仅降温效率降低,且长期使用后的杂质在沉积后极易造成水箱堵塞等现象,进而对于汽车其他部件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水温,且能使得冷却水循环使用过程中依然具有良好的水质的汽车水箱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汽车水箱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随着水的长期使用,不仅水温极高,且水质也较差,其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进而使得其在后期使用时不仅降温效率降低,且长期使用后的杂质在沉积后极易造成水箱堵塞等现象,进而对于汽车其他部件造成重大的影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水温,且能使得冷却水循环使用过程中依然具有良好的水质的汽车水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水箱,其中,所述水箱包括储水机构和与所述储水机构相连通的水质处理机构,其中,所述水质处理机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通过过滤网分隔,所述第一箱体连通设置有入水口,所述第二箱体连通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呈螺纹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第二箱体的箱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且所述间隙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为吹风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中还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
优选地,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为50-100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将水箱设置为包括储水机构和水质处理机构,并将上述水质处理机构设置为包括通过过滤网连通设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进而使得水在进入第一箱体后可以先进行过滤,除去杂质后再进入第二箱体,同时再第二箱体内设置散热管,进而对水进行冷却处理后再通过出水口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水质,降低了水温,进而有效地实现了水箱中水的处理。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水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
3-过滤网4-入水口
5-出水口6-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水箱,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水箱包括储水机构和与所述储水机构相连通的水质处理机构,其中,所述水质处理机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其中,所述第一箱体1和所述第二箱体2之间通过过滤网3分隔,所述第一箱体1连通设置有入水口4,所述第二箱体2连通设置有出水口5,所述第二箱体2内设置有散热管6,所述散热管6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箱体1,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5。
上述设计通过将水箱设置为包括储水机构和水质处理机构,并将上述水质处理机构设置为包括通过过滤网3连通设置的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进而使得水在进入第一箱体1后可以先进行过滤,除去杂质后再进入第二箱体2,同时再第二箱体2内设置散热管6,进而对水进行冷却处理后再通过出水口5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水质,降低了水温,进而有效地实现了水箱中水的处理。
当然,这里的散热管6可以以任意方式设置于第二箱体2内,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该散热管6可以更好地对水进行冷却,所述散热管6可以呈螺纹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未经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6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扬程起重机起升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循环发动机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