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材成型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5241.5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5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平安;李胜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43/3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71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成型 前模仁 注塑 推板 下模板 后模仁 片材成型 注塑模具 通孔 分型面 片材 浮动安装 面配合 并合 分型 穿过 容纳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片材成型注塑模具,其包括下模板、安装于下模板并设有后注塑分型面的后模仁、注塑时与后模仁配合的前模仁;还包括浮动安装于下模板的推板,该推板设有可容纳后模仁的通孔,还设有位于通孔四周第一热压成型面;前模仁包括前注塑分型面、和位于前注塑分型面四周的第二热压成型面;第一热压成型面和第二热压成型面配合构成使片材型变的热压成型结构。工作时,片材置于前模仁与推板间,前模仁往下模板方向运动,前模仁先与推板接触并将推板往下模板方向推,同时热压成型结构使片材成型;随后后模仁穿过推板的通孔与前模仁接触并合模,完成注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片材成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超薄型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愈来愈大,为了满足电子产品外壳的美观与高强度的要求,逐渐发展模内镶件注塑工艺,将预先印有图案的薄膜片材经热压成型制成电子产品外壳形状,然后将片材放入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使得印有图案的薄膜片材与塑料结合一体。
现有技术中模内镶件注塑通常包含以下工序:(1)将片材剪切成形状合适的小块;(2)在小片材上印刷;(3)在销片材上冲定位孔,用以后续工序的片材定位;(4)对片材进行热压成型;(5)放入注塑模内进行注塑;(6)将注塑好的片材的边角上的废料剪掉。
在上述的(4)至(5)的工序中,现有技术是分别在两台机器上完成的,具体的是使用热压机器使片材成型;将成型后的片材放入与成型片材形状一致的注塑模内,合模注塑。上述工序工艺流程复杂,各个工序的开合模周期长,热压成型后需要对片材进行转移,耗时较长且耗费人力多,现有技术中的工艺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片材进行热压成型且注塑的片材成型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片材成型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安装于下模板并设有后注塑分型面的后模仁、注塑时与后模仁配合的前模仁;还包括浮动安装于所述下模板的推板,该推板设有可容纳后模仁的通孔,还设有位于四周的第一热压成型面;前模仁包括前注塑分型面、和位于前注塑分型面四周的第二热压成型面;第一热压成型面和第二热压成型面配合构成使片材型变的热压成型结构。合模时,片材置于前模仁与推板间,前模仁往下模板方向运动,前模仁先与推板接触并将推板往下模板方向推,同时热压成型结构使片材成型;随后后模仁穿过推板的通孔与前模仁接触并合模,对片材完成注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片材成型注塑模具,其前模仁具有两个分型面,一个是热压成型用的分型面,另一个是注塑用的分型面。在合模过程中,前模仁首先接触浮动设置于下模板的推板,推板上设有用以热压成型的分型面,前模仁在与推板接触后将推板往下模板推,推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热压成型的工艺。当推板被推到与下模板贴合时,前模仁正好与后模仁合模,前模仁的注塑分型面与后模仁的注塑分型面配合,完成注塑。所以,该一个模具就可完成两道工序:(1)通过热压成型结构将片材压成所需的形状;(2)在热压成型后的片材上进行注塑。一次合模便可完成多道工序,其节省了加工时间,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产品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片材成型注塑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前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模仁上的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5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蚕茧自动切削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振动打草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