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联网V2X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3829.7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8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辉;马子江;卢忱;谢玉堂;王亚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72/00;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李灵洁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v2x 业务 发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联网V2X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车联网应用服务器V2X AS对车联网V2X业务进行分类标识,其中,不同类型的V2X业务具有不同的标识;V2X AS向广播多播业务中心BM‑SC发送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指示BM‑SC建立与V2X业务标识对应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承载;V2X AS通过BM‑SC建立的MBMS承载发送V2X业务。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联网应用服务器V2X AS难以对不同类型的V2X业务进行转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联网V2X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迫切需要从技术、政策、教育等各方面改善交通安全,其中提升车辆安全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车辆安全的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用于在事故发生后,对车内、车外人员及物品的保护;主动安全技术用于防止和减少车辆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主动安全技术是现代车辆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基于通信的碰撞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基础设施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告知彼此目前的状态(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行驶路径)及获知的道路环境信息,协作感知道路危险状况,及时提供多种碰撞预警信息,防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当前各国试图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简称为V2X)是指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器、车载终端及电子标签提供车辆信息,采用各种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Vehicle to Vehicle,简称为V2V)、车与人(Vehicle to Pedestrian,简称为V2P)、车与路(Vehicle toInfrastructure,简称为V2I)互连互通,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信息进行提取、共享等有效利用,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提供综合服务。图1为相关技术中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车辆发送交通、调度信息的示意图。
路边通信单元(Road Side Unit,简称为RSU)可以接收车辆请求,保证车辆接入Internet,有网关的功能;此外,它也拥有数据运算、存储、转发的功能。
目前有两种车联网实现技术:专用短距离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Communication,简称为DSRC)和LTE,其中DSRC基于IEEE802.11P和IEEE1609系列标准,802.11P负责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技术,1609负责上层规范。基于LTE的V2X技术刚开始讨论,还没有标准。
目前3GPP正在讨论的LTE V2X技术包括:RSU可通过静止的UE或eNB实现,V2V/V2I/V2P可能通过PC5接口或Uu接口实现,其中PC5接口是指设备到设备D2D的空中接口,Uu接口是指UE到eNB的空中接口。
了有效地利用移动网络资源,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提出了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简称为MBMS),该业务是一种从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目标移动终端传送数据的技术,实现了网络(包括核心网和接入网)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网络资源(尤其是空中接口资源)的利用率。3GPP在R13的LTE-A中提出了单小区MBMS的研究课题,其中单小区MBMS业务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车联网应用服务器V2X AS难以对不同类型的V2X业务进行转发的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3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