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氟树脂改性的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1838.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唐昶宇;帅茂兵;邵虹;何周坤;梅军;刘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8J7/00;C09D127/12;C08L65/00;C08L67/02;C08L23/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刘雪莲 |
地址: | 610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改性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用氟树脂改性的聚合物膜,所述表面改性的聚合物膜包括聚合物基底层和附着在其上的过渡层,以及附着在过渡层上的氟树脂层;所述聚合物基底层的材质是具有低表面能的聚合物;所述过渡层是具有极性官能团的聚合物材料。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该聚合物膜的方法,采用等离子体活化处理聚合物膜,涂覆具有极性官能团的聚合物溶液,烘干后涂覆氟树脂,再烘干固化,获得表面改性后的聚合物薄膜产品。本发明的改性膜产品采用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活化,聚合物薄膜和极性涂层的共同处理,可工业化大面积处理,同时,由于极性过渡层与氟树脂间形成氢键作用,粘接力优异。此外,改性后聚合物薄膜的阻隔性能(尤其水蒸汽阻隔性能)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聚合物薄膜与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功能性聚合物薄膜材料种类繁多(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薄膜等),柔韧性好、易加工,在电子器件、食品包装、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功能薄膜通常由多层结构组成,是在聚合物薄膜基底上叠加各种涂层制备得到,涂层的添加可以赋予薄膜表面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在聚酯薄膜表面涂覆乳液、聚氨酯可以分别提高薄膜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硬度(CN 102604523 A)。然而多数聚合物薄膜表面能较低,缺少活性基团,无法与各种涂层形成良好的结合力,影响了功能薄膜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提高聚合物附着力的方法有等离子体活化接枝法(CN 1165384 C;CN 101661962 B)、辐照接枝改性法(CN101814534 B)、涂料固化法(CN 1151215 C)等。虽然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底与涂层的附着力,但是他们对于改性聚合物薄膜来说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基底高温加热(100~200℃)和辐照都会对聚合物基底产生破坏。另外,以上技术工艺比较复杂,不适合实际生产应用。
有机氟树脂是一种耐化学腐蚀、防水防污、耐老化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有着广泛应用。其主要品种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F2314)、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ECTFE)、聚氟乙烯(PVF)等这类材料作为涂层已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包装膜防水阻水以及固体表面防污。然而这类涂层比常规涂层具有更小的表面能,与聚合物薄膜的粘结更加困难。聚合物薄膜采用传统的电晕、氧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处理后,仍然无法与氟树脂涂层形成牢固结合,限制了氟树脂涂层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因此,亟待发展新的方法提高氟树脂涂层与聚合物薄膜基底的结合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解决氟树脂涂层在聚合物薄膜表面附着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温和的表面改性方法,改善了聚合物薄膜表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薄膜进行预处理活化,在聚合物薄膜表面引入含氧基团,提高表面极性,进一步涂覆带有不同极性官能团(-OH、-COOH、-NH2)的聚合物作为过渡涂层,过渡层与被活化的基底形成良好结合,同时过渡层上的极性基团和氟树脂表面的氟原子间形成氢键结合,从而提高氟树脂涂层在聚合物薄膜表面的附着力。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面改性的聚合物膜,包括聚合物基底层和附着在其上的过渡层,以及附着在过渡层上的氟树脂层。
所述聚合物基底层的材质是具有低表面能的聚合物。表面能是由于物质的表面具有表面张力,表面层原子朝向外面的键能没有得到补偿,使得表面质点比体内质点具有额外的势能。所述低表面能是指表面能低于40J/cm2的聚合物材料。优选的,所述低表面能的聚合物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氯代对二甲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未经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1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