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椒杆水煮液防控有机稻害虫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31048.4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8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明;徐辉;徐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65/38 | 分类号: | A01N65/38;A01P17/00;A01G13/00;A01N37/18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 地址: | 442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 水煮 液防控 有机 害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有机稻害虫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辣椒杆水煮液防控有机稻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稻是在原生态环境中,从育种到大田种植不施用化肥、农药,全部采用微生物、植物、动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的综合防治,所产大米属于国际上最高标准的绿色食品。有机稻采用农业自然手段对稻田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如:选用抗病品种、培肥土壤、人工除草等措施,行之有效地控制减少病虫草的危害,是有机稻米生产中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的基础,同时还要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和转基因工程产品。所以有机稻的除虫害需保证利用无化学合成的杀虫剂,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环保并且安全的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有机稻的除虫害无化学合成杀虫剂,保证其无污染、无残留,本发明提出一种辣椒杆水煮液防控有机稻害虫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辣椒杆水煮液防控有机稻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将辣椒杆铡成小节再用机械粉碎,按质量比为1:5—6的比例加水于容器沸煮,并加盖减少其蒸发;
2、持续煮沸30—40分钟,每隔8--10分钟左右搅动一次,以防止桶底杆渣烧焦;
3、沸煮后的辣椒水捞除杆渣后凉冷,过滤即可得辣椒水药液;
4、用法与用量:每亩用制取的辣椒杆水药液7—8㎏,兑水30—35㎏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匀喷雾于秧叶上即可。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步骤2中的过滤方法是用尼龙网过滤。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辣椒杆中含有较丰富的辣椒碱,辣椒碱是一种及其辛辣的香草酰胺类生物碱,辣椒碱通过其辛辣味和在高温下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而使害虫不取食和逃离喷雾辣椒杆水的作物群体,达到驱避害虫的目的。对稻蓟马、稻瘿蚊、稻叶蝉、稻飞虱等水稻中后期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控效果。本方法可以完全取代化学合成杀虫剂,并且无污染、无残留,环保安全;而原料也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用多花钱、经济又实用,开辟了有机稻病虫害生物防控途径,保持有机稻米的品质品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辣椒杆水煮液防控有机稻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具体实施例一:
1、将辣椒杆20kg铡成小节再用机械粉碎,按质量比为1:5的比例加水100kg于铁桶沸煮,并加盖减少其蒸发;
2、持续煮沸30分钟,每隔8分钟搅动一次,以防止桶底杆渣烧焦;
3、沸煮后的辣椒水捞除杆渣后凉冷,用尼龙网过滤即可得辣椒水药液;
4、用法与用量:每亩用制取的辣椒杆水药液8㎏,兑水35㎏在7月下旬均匀喷雾于秧叶上即可。
具体实施例二:
1、将辣椒杆30kg铡成小节再用机械粉碎,按质量比为1:6的比例加水180kg于铁桶沸煮,并加盖减少其蒸发;
2、持续煮沸40分钟,每隔10分钟搅动一次,以防止桶底杆渣烧焦;
3、沸煮后的辣椒水捞除杆渣后凉冷,用尼龙网过滤即可得辣椒水药液;
4、用法与用量:每亩用制取的辣椒杆水药液7㎏,兑水30㎏在7月下旬均匀喷雾于秧叶上即可。
所述步骤2中过滤是使用尼龙网过滤,使过滤后的药液更容易使用,残渣含量少,是最佳过滤方法。
本发明利用辣椒杆中含有较丰富的辣椒碱,辣椒碱是一种及其辛辣的香草酰胺类生物碱,辣椒碱通过其辛辣味和在高温下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而使害虫不取食和逃离喷雾辣椒杆水的作物群体,达到驱避害虫的目的。对稻蓟马、稻瘿蚊、稻叶蝉、稻飞虱等水稻中后期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控效果。本方法可以完全取代化学合成杀虫剂,无并且污染、无残留,环保安全;而原料也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用多花钱、经济又实用,开辟了有机稻病虫害生物防控途径,保持有机稻米的品质品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1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