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炒豆机及利用该炒豆机炒豆的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30191.1 | 申请日: | 2015-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9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强;邓合;刘海;张成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瑞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N12/10 | 分类号: | A23N12/10;A47J37/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徐万禄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炒豆机 利用 炒豆机炒豆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型炒豆机及利用该炒豆机炒豆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亲手操作或制作过程。对于咖啡,人们在注重咖啡的质感的同时,也着重于参与咖啡的炒豆、研磨以及冲泡。公知的,现有咖啡的炒豆及研磨由厂家完成,如此会造成咖啡的风味及口感会因厂家的配方而使的其单一,不能根据个人爱好而制备。总所周知,咖啡烘豆机是用以将生的咖啡豆经过烘焙后产生独特的风味及口感,烘焙的过程是利用高温将生的咖啡豆所含的水分蒸发,水份逐渐蒸发时,咖啡豆即逐渐地焦糖化,颜色也会转变成咖啡色。现有的咖啡烘豆机包含有直火式咖啡烘豆机与红外线式咖啡烘豆机。现有的咖啡烘豆机都是大型的炒豆机,适用于工厂大批量生产。而对于需要享受炒豆过程及观赏炒豆的用户而言,此类炒豆机不能满足需求且不实用的。同时,现有的家用或是用于会所的炒豆机都是采用的金属转筒,炒豆过程中不易观察炒豆颜色,因此会出现炒不熟或是熟透或是焦糊,造成炒的咖啡豆无法食用。
因此,设计一款具备观赏及实用的炒豆机,是市场及咖啡爱好者之企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烘焙咖啡豆的微型炒豆机,该炒豆机设备精简、炒豆品质好且具备观赏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该炒豆机炒豆的工艺方法。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炒豆机,包括:一底座;一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上;一透明转筒,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支撑架倾斜摆动;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转筒的料口端,并驱动所述透明转筒的倾斜摆动;一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透明转筒内,所述搅拌组件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并由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对位于所述透明转筒内部的咖啡豆进行搅拌;至少一层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分布于所述透明转筒的壁上;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加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加热单元工作,对咖啡豆进行焙炒。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转筒包括两固定座、两圆柱玻璃筒以及旋转阀门;所述两圆柱玻璃筒的大圆柱玻璃筒套置小圆柱玻璃筒且由所述两固定座固定,所述小圆柱玻璃筒的外圆周面上粘附有一层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透明转筒前端位置的固定座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旋转阀门的容置空间,所述旋转阀门上制有与所述料口尺寸相匹配的开孔,旋转所述旋转阀门,开孔与料口匹配对接,对应打开或关闭所述料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固定座为圆环状固定座,该两圆环状固定座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通风的风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转筒在背离所述料口端的一端设置有风扇,该风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其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及搅拌桨叶,若干所述搅拌桨叶固定于该搅拌杆上,两相邻的所述搅拌桨叶相互垂直设置,且所述搅拌桨叶的宽度与所述小圆柱玻璃筒内孔径尺寸相匹配。进一步,所述搅拌桨叶为螺式搅拌桨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或步进马达,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直流电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单元为薄膜加热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转筒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透明转筒内焙炒咖啡豆的温度。
利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炒豆机烘焙咖啡豆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清理,利用手工或机械将混杂在咖啡豆中的杂质进行筛选剔除;
步骤B:调配,将清理后的咖啡豆按品种及产地进行调配;
步骤C:装豆及预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透明转筒倾斜摆动,使所述透明转筒的料口端朝上倾斜,将调配好的咖啡豆通过所述料口装入所述透明转筒中,然后驱动装置驱动透明转筒摆动,使之处于水平;通过控制装置开启加热单元,对所述透明转筒内的焙炒空间进行预热,且加热温度至160℃~170℃;
步骤D:焙炒,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加热单元继续工作,控制装置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搅拌组件转动,翻动置于透明转筒内的咖啡豆,并按如下阶段进行:
阶段一:维持加热温度为160℃~170℃,加热时间为240s~280s;
阶段二:维持加热温度为160℃~170℃,加热时间为120s~15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瑞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瑞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