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松针褐斑病菌生长的化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30101.9 | 申请日: | 2015-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自协 |
| 主分类号: | C07D413/04 | 分类号: | C07D413/04;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松针 褐斑 病菌 生长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新用途,阐明药物化学结构与细菌的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更具体的说,是探索化合物对松针褐斑病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
背景技术
松针褐斑病是松树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美国主要危害长叶松和欧洲赤松,还危害湿地松和火炬松。湿地松和火炬松是早期速生的重要用材树种,我国自1973年大面积引种以来,南方各省普遍栽植,造林面积已超过150ha2。1978年,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和沙县官庄林场的湿地松幼林中发现松针褐斑病,经鉴定,病原菌为松针褐斑病菌。该病害发展十分迅猛,三年内就使数百公顷的湿地松幼林遭受毁灭性损失。在我国,该病害除危害湿地松和火炬松外,还危害黑松扭等20多种松树。近年来,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普遍发生。感病植株轻者生长受到影响,重者整株枯死。在发病严重地区还常造成幼林成片毁灭,尤其在发病较重的福建西北部及广东、江西和安徽的某些地区,该病已成为湿地松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该病对我国南方松林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经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确定了松针褐斑病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是其产生的毒素。
松针褐斑病菌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我国南方开始扩散蔓延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森林有害生物。一般认为是1974年由美国随种子材料传入的,但尚不能排除来自本地种源的可能性。松树受害后,针叶大量枯黄,几乎全部脱落;植株感染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整株死亡。对经济效益高,无性繁殖容易的1~2年生五针松作砧木的嫁接小苗也能感病,致使成活率极低,给花木的生产与推广造成极大障碍。松针褐斑病菌本身不携带其他有害生物。松针褐斑病菌在国内各发生区均被作为重点防治对象进行治理,以减少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在1984年和1996年两次将其列入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松针褐斑病菌以子实体和病斑组织中的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病叶上越冬,发病林分中全年可见活孢子存在,孢子借助雨水的溅落和风的作用在林内做有限距离的自然传播,侵染在全年都可能发生。人为调运感病苗木或嫁接苗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病菌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较高且不易发现,一旦传入新的地区极易形成新的发病中心。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适宜地区,病菌的孢子在16~28℃条件下萌发良好,较高温湿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但温度过高(月平均温度超过28℃)会抑制病菌的发展,由此推断该病菌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和部分热带地区有较大的适生范围。松针褐斑病菌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希腊、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西班牙、奥地利、法国、德国、瑞士、加拿大、美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体外抗菌试验,研究化合物对松针褐斑病菌的生物活性。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发现化合物对松针褐斑病菌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并测量得到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属于首次公开。
所述化合物结构特征如下图式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下面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实例1
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值。
(1)营养肉汤的配制:取营养肉汤30g加1000mL蒸馏水即得。使用前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待用。
(2)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取营养琼脂45g加1000mL蒸馏水即得。使用前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待用。
(3)菌株的培养:操作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吸取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l0mL,放在已灭菌的试管中,然后用接菌环挑取一个菌落,加到液体培养基中,放于培养箱内培养,细菌培养24h,培养温度为28℃。
(4)菌液配制及计数:将培养后的菌液,釆用10倍稀释法用液体培养基稀释,并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上初步观察计数,然后将菌液用液体培养基稀释,作为加入供试品中的菌液。细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计数,将以上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再稀释100倍,取50μL,均匀涂于已铺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中,培养24h,培养温度为28℃。培养后,单个活细菌生长形成一个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计算公式为:菌液浓度=n×20×100cfu/mL
(5)药品溶液的配制:称取化合物,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摇勾,得均匀溶液,备用。存放于4℃冰箱保存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自协,未经许自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