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蕉膨化食品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30037.4 | 申请日: | 2015-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升;薛长风;宋维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云升 |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72022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蕉 膨化食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指一种香蕉膨化食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作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又名蕉果、蕉子、芎蕉、牙粉蕉等,是热带、亚热带的主要水果之一。香蕉作为岭南名果之一,口感柔滑,香甜可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钙、磷、铁丰富,其中果胶和β-胡箩卜素,维生素A、B、D、E及其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我国作为香蕉的生产大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在我国每年都有很高的产量。近年来,海南省凭借得天独厚的热带季风气候资源,大力发展香蕉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的香蕉大省,香蕉产量仅次于广东、广西,在我国香蕉的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蕉资源丰富。
香蕉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中的一种,不易储存,而且果肉较软,含有较多水分,成熟快,在去皮、切片等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组织褐变现象,外观、颜色、味道受褐变影响较大的产品,产品质量差,不利于水果保鲜、储存以及长途运输,阻碍了香蕉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可以将香蕉进行深加工制成香蕉食品,从而有效减少香蕉成熟腐烂而带来的损失,并充分发挥香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香蕉产品主要有香蕉酱、香蕉酒、香蕉冰淇淋、香蕉罐头、香蕉酸乳和香蕉干等,香蕉挤压膨化食品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见到。香蕉膨化食品可作为旅游休闲食品,该产品松脆可口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并具有香蕉的营养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将香蕉粉与一定量的玉米粉和水混合均匀,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压机,在一定温度下经挤压膨化、切断,制成香蕉膨化食品。该产品是一种新型食品,老少皆宜,市场空间广阔,可以缓解香蕉的供需矛盾,为香蕉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香蕉膨化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将香蕉粉与玉米分混合,香蕉粉与玉米粉的混合比例是其重量比从10%~60%:90%~40%;
2、水的加入量是香蕉粉和玉米粉总重量的3%到30%;
3、将香蕉粉、玉米粉和水按一定比例用混合机混合成均匀的混合物料;
4、将混合物料加入螺杆挤压机,在50~140℃的温度下进行挤压膨化,经口模挤出后切断,切断长度为10~100mm;
5、将切断的香蕉膨化产品用塑料袋充气密封包装,冲的气体为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香蕉膨化食品的制备方法,不需要专用的设备,利用现有的设备加以组合就可以实现。
2.本发明采用香蕉膨化食品主要成分的香蕉粉和玉米粉,既有香蕉的营养成分又有玉米的营养成分,未添加其他添加剂,是一种健康的食品。
3.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香蕉膨化食品,工艺流程段,生产成本低,工艺控制简单。
4.可以提高香蕉的消费量,促进我国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将10%的香蕉粉与90%的玉米分混合,加入香蕉粉和玉米粉总重量4%的水;将香蕉粉、玉米粉和水用混合机混合成成均匀的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压机,在130℃的温度下进行挤压膨化,经口模挤出后切断,切断长度为20mm;将切断的香蕉膨化产品用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密封包装。
实施例2:
将20%的香蕉粉与80%的玉米分混合,加入香蕉粉和玉米粉总重量的4%的水;将香蕉粉、玉米粉和水用混合机混合成成均匀的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压机,在135℃的温度下进行挤压膨化,经口模挤出后切断,切断长度为20mm;将切断的香蕉膨化产品用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密封包装。
实施例3:
将25%的香蕉粉与75%的玉米分混合,加入香蕉粉和玉米粉总重量的3%的水;将香蕉粉、玉米粉和水用混合机混合成成均匀的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压机,在140℃的温度下进行挤压膨化,经口模挤出后切断,切断长度为20mm;将切断的香蕉膨化产品用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密封包装。
通过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香蕉粉膨化产品是浅黄色的,并有蕉天然气味,口感酥脆,不添加其他添加剂,是一种健康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云升,未经徐云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