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29354.4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5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颍华;王可峰;魏跃远;代康伟;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通用 测试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选择的测试平台对应的环境模型;
根据预设的测试用例在所述环境模型中识别发送信号操作路径和测量信号操作路径,其中,所述测试用例包括:时间方法、发送方法和测量方法;
根据所述发送信号操作路径生成所述测试平台的发送接口,并根据所述测量信号操作路径生成所述测试平台的测量接口;
调用与所述时间方法对应的时间函数,并应用预设的与所述测试平台对应的字符指令执行所述发送方法确定发送数值,并通过所述发送接口发送;
根据所述时间函数向所述测量接口发送请求获取测量数据,应用所述字符指令执行所述测量方法判断所述测量数据是否正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选择的测试平台对应的环境模型,包括:
接收所选择的测试平台标识;
根据预设的测试环境生成库导入与所述平台标识对应的环境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发送接口发送之后,还包括:
确定是否在预设的时间段接收所述发送接口反馈的发送完成响应;
若在所述时间段没有接收所述发送完成响应,则发送测试故障信号。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方法包括:
绝对时间、限定触发、持续等待、持续发送持续等待、随机绝对时间、随机限定触发、随机持续等待、或者,随机持续发送持续等待。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测量数据取值和测量判断逻辑关系。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常数手动值、两数值间的随机值、数组间的随机值、给定概率的随机值、按默认梯度变化、在给定时间内梯度变化、按给定的步长梯度变化、或者,恢复仿真值。
7.一种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选择的测试平台对应的环境模型;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测试用例在所述环境模型中识别发送信号操作路径和测量信号操作路径,其中,所述测试用例包括:时间方法、发送方法和测量方法;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信号操作路径生成所述测试平台的发送接口,并根据所述测量信号操作路径生成所述测试平台的测量接口;
发送模块,用于调用与所述时间方法对应的时间函数,并应用预设的与所述测试平台对应的字符指令执行所述发送方法确定发送数值,并通过所述发送接口发送;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函数向所述测量接口发送请求获取测量数据,应用所述字符指令执行所述测量方法判断所述测量数据是否正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选择的测试平台标识;
导入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测试环境生成库导入与所述平台标识对应的环境模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认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在预设的时间段接收所述发送接口反馈的发送完成响应;
提示模块,用于若在所述时间段没有接收所述发送完成响应,则发送测试故障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方法包括:
绝对时间、限定触发、持续等待、持续发送持续等待、随机绝对时间、随机限定触发、随机持续等待、或者,随机持续发送持续等待。
11.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测量数据取值和测量判断逻辑关系。
12.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常数手动值、两数值间的随机值、数组间的随机值、给定概率的随机值、按默认梯度变化、在给定时间内梯度变化、按给定的步长梯度变化、或者,恢复仿真值。
13.一种多平台通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以及如权利要求7-12任一所述的多平台通用测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93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在线精密检测系统
- 下一篇:聚醚多元醇过滤中的聚合物回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