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28451.1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7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2745 | 分类号: | H04M1/2745;H04M1/27;H04M1/725;G10L1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龙洪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设备 语音 交流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手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目前已经普及了人和人的即时互联和交流。随着物联网、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的兴起,技术和产业的演进重点,已经转向了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互联和交流。同时,作为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语音人机交流近年来也开始广泛商用,比如苹果的Siri、中兴的语音手机。
目前人和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间的语音交互,基本都是单向的,即人对设备的控制。方式两种:
一.人对设备本身直接语音命令控制;
二.人通过移动终端、可穿戴类设备,用语音对设备进行控制。
在从设备到人的方向上,少数高端的智能家居产品支持语音告警或提示的方式,来通知在它附近的人。而绝大部分智能硬件,都无法内置语音处理系统。同时,目前的智能设备也都还不支持远程和人进行通话和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装置和系统,使人和智能硬件之间,可以实现语音通话交流。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包括:
与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
接收用户的语音输入,并将所述语音输入映射成所述智能设备对应的命令或者字符串;
将所述命令或者字符串发送至智能设备。
优选地,与所述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之前包括:
搜索并绑定所述智能设备。
优选地,绑定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将所述智能设备添加至通讯录中。
优选地,与所述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包括: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出语音请求;
接收到所述智能设备返回的心跳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通知请求;
与所述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命令或者字符串,并将所述命令或者字符串映射称自然语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装置,包括:
第一语音转接模块,用于与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
第一语言映射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输入,并将所述语音输入映射成所述智能设备对应的命令或者字符串;
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命令或者字符串发送至智能设备。
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通信录管理模块,用于搜索并绑定所述智能设备。
优选地,通信录管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智能设备添加至通讯录中。
优选地,语音转接模块与所述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是指: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出语音请求;
接收到所述智能设备返回的心跳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装置,包括:
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通知请求;
第二语音转接模块,用于与所述智能设备建立语音连接;
第二语言映射模块,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命令或者字符串,并将所述命令或者字符串映射称自然语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系统,包括上述的智能设备语音交流装置和智能设备。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当用户和智能设备通话时,人和手机之间采用自然语言交互;手机和智能设备之间,则提供一个映射机制,来实时完成“命令/字符串”与“自然语言”的转化。可以将人和设备的远程交流模式,从APP的集中控制模式,改变成普通人和人之前的语音交流对话模式。同时,还保留了现有智能设备的设计,不需要额外再增加SIM卡、语音输入输出等部件,节约成本,容易被家电厂家接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添加设备联系人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话链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语言映射引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84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