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称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8284.0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光;李岗;胡涛;徐正启;戴若彬;向心怡;储潇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黄伟洪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内置 式厌氧膜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称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属于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道,2014年全国废水中工业源所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高达311.3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3.57%),氨氮排放总量高达23.2万吨(占总排放量的9.73%)。工业源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它是江河湖海水质恶化的重要致因,因而它的有效治理迫在眉睫。
自1974年Lettinga等发明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和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为代表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以来,生产性的厌氧反应器已获广泛应用。但厌氧反应器高负荷运行时,其中内置的三相分离器仍不足于进行泥水分离,易出现功能菌洗出的问题。
膜分离技术可在一定的驱动力作用下实现对泥水混合液的分离和浓缩,从而有效持留功能菌,是废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0世纪70年代,Grethlein等将膜组件引入厌氧处理系统,使厌氧生物技术和膜技术的高度集成,由此产生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目前国外,Dorr-Oliver开发出名为MARS的AnMBR处理工艺,此项技术应用于处理高浓度乳制品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在同时期的南非名为厌氧消化过滤,用来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的一套厌氧处理系统建成投产。国内,有浸没式双轴旋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典型厌氧反应器与膜组件组合成的AnMBR,如内循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等。但是传统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不仅耗能高,而且对膜污染、传质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废水高效处理的对称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以解决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所存在的膜污染严重,传质不均匀和出水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称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部由隔板分隔为填料区和膜区,所述填料区内设有填料,填料上方设有筛孔进料布水器,废水流经填料后进入膜区,所述的膜区内设有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将膜区分隔为循环区和泥水分离区,泥水分离区设有膜组件,膜组件下设穿孔曝气管,膜组件上侧设有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的膜区对称布置在填料区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膜组件上侧的出水管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真空负压表和抽吸泵。
优选地,所述的膜组件紧靠反应器侧壁。
优选地,所述的循环区靠近填料区。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矩形柱体,底板和矩形柱体之间设有斜板,底板与斜板之间设有加强筋,矩形柱体的底部设有排泥口。
更优选地,所述的斜板的水平倾斜角α在45°~70°之间,
更优选地,所述的排泥口位于底板上方、穿孔曝气管下方。
更优选地,所述的矩形柱体的长宽比在2~6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上设有把手。
更优选地,所述的膜的液面与盖板之间为集气室,集气室通过设于隔板上的气压平衡孔和填料区连通,集气室通过气体循环管连接气体循环泵,气体循环泵通过管路连接气体转子流量计,气体转子流量计通过管路连接穿孔曝气管。
更优选地,所述的盖板上设有集气管。
更优选地,所述的盖板分为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的第一盖板位于填料区上方,所述的第二盖板位于膜区上方,所述的外壳顶端和隔板顶端均设有液槽,所述的液槽内设有清水,所述的液槽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四周以及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液槽具有清空口。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均设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液位计。
优选地,所述的折流板的上部竖直放置,下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在40°~70°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膜组件为平板膜组件。
优选地,所述的穿孔曝气管垂直于膜组件的下边线放置。
本发明利用了生物厌氧消化两阶段理论(水解酸化阶段和产氢产甲烷阶段)与膜分离原理的结合,集成了水力学、微生物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和膜分离技术,解决了厌氧反应器与膜组件的耦合和膜污染等问题,具有反应速率快、反应效率高、持留功能污泥强和操作、检修方便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8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