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27865.2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4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生;倪振华;郑越峰;陈志佳;林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13/00;G02B6/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再朝 |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纤 复合 低压 电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低压复合电缆领域,特别是涉及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低压复合电缆(OpticalFiberCompositeLow-voltageCable,OPLC)将光纤通讯与电力传输功能复合进同一线缆中,推动了信息和电能的同步入户,相比于分别敷设光缆和电缆能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避免二次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
由于光纤接续的需要,所以在设计OPLC的长度时,每段都需要再增加一定长度(约5米左右)的余长。在现场施工中,强电施工人员会为弱电施工人员截除这段接续余长中的铜导体,以供光纤接续。然而,铜导体的截除使得裸露在外的光纤单元没有了周边电缆单元的保护而极易在电缆强电施工中受损,同时也直接导致了贵重金属的浪费,影响了现场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OPLC余长截除后导致的光纤单元易受损、贵重金属浪费、强弱电施工界面不清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包括:预埋有牵引绳的绝缘微管,所述牵引绳用于将连接的光纤从所述绝缘微管的一端牵入至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绝缘微管的内壁呈光滑面。
可选的,所述绝缘微管由热塑性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
可选的,当包括多根相互绝缘的铜导体时,所述绝缘微管置于所述多根相互绝缘的铜导体之间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放置多根所述绝缘微管的集束管,所述集束管由热塑性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牵引绳由凯夫拉纤维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牵引绳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绝缘微管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牵引绳通过牵引接头与所述光纤相连。
可选的,所述光纤为紧包光纤。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还提供用于制造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方法,包括:将预埋有牵引绳的绝缘微管置于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避免OPLC中铜导体的截除而使裸露在外的光纤单元受损。(2)减少了贵重金属的浪费,降低智能电网的建设成本。(3)满足强弱电作业分离的原则,在实施了OPLC的电缆单元强电作业后,可独立进行光缆单元的弱电接续维护作业,有利于实施“先强电后弱电”的现场施工原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绝缘外护层
2填充层
3铜导体
4绝缘微管
5牵引绳
6集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一般都由绝缘外护层1、相互绝缘的铜导体3,在绝缘外护套1和铜导体3之间的填充层3,以及置于内部的光纤单元组成。不同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不包括预埋在其中的光纤单元,而是包括:预埋有牵引绳5的绝缘微管4,牵引绳5用于后续将连接的光纤从绝缘微管4的一端牵入,直至另一端牵出,以避免在现有施工中要截除预留长度的铜导体,节约贵重金属及施工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强弱电作业界面不清的问题。优选的,为方便人工牵引,牵引绳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绝缘微管4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7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