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EEE80211p标准的多天线车载网络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7230.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双双;赵恺;程翔;杨柳青;王飞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柳彦君 |
地址: | 2661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eee80211p 标准 天线 车载 网络 通信 方法 | ||
1.一种基于IEEE80211p标准的多天线车载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车载节点/路侧节点上分别安装多根天线,组成多天线车载网络;
步骤二、发射端对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步骤三、利用MIMO双选信道,进行信号的无线传输;
步骤四、接收端合并各个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来联合检测信号;
步骤五、接收端对信号进行解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IEEE80211p标准的多天线车载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MIMO通信技术为空分复用技术或空时编码技术或空域调制技术:
采用空分复用技术,在发射端,高速率的数据流被分割为多个较低速率的子数据流,不同的子数据流在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在相同频段上发射出去;如果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天线阵列之间构成的空域子信道足够不同,即能够在时域和频域之外额外提供空域的维度,使得在不同发射天线上传送的信号之间能够相互区别,因此接收机能够区分出这些并行的子数据流,而不需付出额外的频率或者时间资源;所述空间复用技术在高信噪比条件下大大提高信道容量;
采用空时编码技术,在空间域和时间域两个维度方向上对信号进行编码——在不同时刻、不同天线上发射数据的多个副本,从而利用时间和空间分集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编码;该技术空间上采用多发多收天线的空间分集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息率;时间上把不同信号在不同时隙内使用同一个发射天线,在接收端进行分集接收;
采用空域调制技术,将要发射的信息比特调制成两个部分——信号星座图和发射天线的序;即在某一时刻,只有部分发射天线激活,接收端通过信道信息判断出是哪个或哪些发射天线被激活,以此解调出空域调制的信息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IEEE80211p标准的多天线车载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编码处理过程如下:
编码:在发送端,采用卷积编码方式(码率),发送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器以后传输比特数变为之前的两倍;
打孔:采用打孔器对编码后的发送信号进行打孔,得到相应的编码速率;若经过打孔以后比特数不是数据子载波48的整数倍,在打孔后的比特序列后填充比特;
交织器处理:采用交织器进行信号处理;
调制器处理:调制器对经过交织器后输出的发送信号进行调制,采用的调制方式从BPSK、QPSK、16QAM和64QAM中选择;
导频插入:导频插入模块在第-21、-7、7和21个子载波处插入4个导频,用于相位跟踪;
IFFT处理:采用IFFT模块,进行OFDM调制;
插入保护间隔以及前同步码:在IFFT之后插入保护间隔以及前同步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IEEE80211p标准的多天线车载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解码处理过程包括信道解码器、解打孔器、解交织器、解调器、FFT、去除保护间隔模块和同步模块,上述过程为发送端编码处理过程的逆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IEEE80211p标准的多天线车载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解码处理过程还包括纠正频偏、时偏、相位旋转,并且进行信道估计以及信号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72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