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24455.2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4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王德辉;哈媛;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 |
| 代理公司: | 61201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雪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菌酶 二维 纳米 薄膜 作为 光刻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的应用。本发明以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其组分为从自然界能够广泛获取的天然生物分子溶菌酶,避免了传统光刻胶在人工合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且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透明度较高,粗糙度低,厚度可控,不需要涂胶、烘焙等繁琐工艺,在制备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的过程中只需原位生长于基片表面或直接将制备好的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粘附在基片表面,易实现大面积制备,且其具有较好的紫外、电子束敏感度,可用紫外、电子束方式曝光,曝光之后仅需用水显影,对环境无污染,显影效果较好;其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刻蚀性能,在刻蚀后可选用盐酸胍水溶液、醋酸水溶液、乙二酸水溶液去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刻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利用光化学反应进行图形转移的媒介,其技术复杂,品种较多。根据其化学反应机理和显影原理,可分负性胶和正性胶两类;基于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光聚合、光分解及光交联三种类型;按其所用曝光光源或辐射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紫外光刻胶、深紫外光刻胶、电子束胶、离子束胶、X射线胶等。光刻胶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细微加工过程中,它利用光化学反应,经曝光、显影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从掩膜版转移至待加工的基片上,然后进行刻蚀、扩散、离子注入、金属化等工艺。因此,光刻胶是电子工业中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
近年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光刻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型光刻胶产品不断涌现。但这些光刻胶的原理基本相似,在光刻过程中都必须遵从如下步骤:基片处理、涂胶、前烘、曝光、中烘、显影、坚膜、去胶。步骤相当繁琐,且操作要求较高,无疑产生了极高的成本。另外,传统光刻胶除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以外,在显影和去胶步骤当中往往要用到较多的有机溶剂,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废液。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的新型光刻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光刻胶的缺点,为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提供一种新的用途。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的应用,具体使用方法为:在制备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的过程中直接将待加工的基片与溶液表面接触,使溶菌酶相转变生成的纳米颗粒通过表界面诱导直接在液固表面自组装形成二维纳米薄膜,原位生长于待加工的基片表面,或者将制备好的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直接粘附于待加工的基片表面,具体参考申请号为201510535713.2、发明名称为“利用溶菌酶制备的生物蛋白质二维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方法(本发明的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即为其中的生物蛋白质二维纳米薄膜);然后采用紫外或电子束方式曝光、显影,将所需要的微纳米图形从掩膜版转移至待加工的基片上,再进行刻蚀、去胶等工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以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光刻胶组分为天然生物分子——溶菌酶,溶菌酶可从自然界广泛获取,不需要人工合成,避免了传统光刻胶在合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且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透明度较高,粗糙度低,厚度可控(30nm及其以上),不需要涂胶、烘焙等繁琐工艺,操作简便,只需在制备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的过程中原位生长于基片表面或直接将制备好的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粘附在基片表面,容易实现大面积制备。
2、本发明以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其具有较好的紫外、电子束敏感度,可选用紫外、电子束方式曝光,且曝光之后只需用水显影,对环境无污染,显影效果较好,图案边沿清晰。
3、本发明以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其具有良好的抗刻蚀性能,例如对二氧化硅、铜、金进行正性刻蚀时,其对刻蚀液HF蒸汽、N-溴代丁二酰亚胺/吡啶、过硫酸铵、FeCl3等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4、本发明以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作为光刻胶,在刻蚀后可选用盐酸胍水溶液、醋酸水溶液、乙二酸水溶液去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44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位掩模板切换装置
- 下一篇:投影幕及投影幕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