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梁预应力张拉装置及其张拉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3816.1 | 申请日: | 2015-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应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应才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3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梁 预应力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梁预应力张拉装置及其张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在预制梁的张拉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控制油泵压力表读数和预应力钢束的伸长量来保证预应力的张拉效果,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张拉时预应力会有一些损失,使得结构的实际永存预应力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导致梁体内永存有效预应力是个未知量,从而为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中国发明专利CN102922601B公开了一种桥梁预应力张拉控制及反馈方法,可以实时获取梁体锚下有效预应力,在张拉及锚固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反映预应力损失规律。但是,现有技术在对于张拉力进行调整控制过程中,调整精度较差,调整预期值与实际的调整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梁预应力张拉装置及其张拉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钢梁预应力的调整控制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梁预应力张拉装置,包括钢梁本体,钢梁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锚点,每个锚点上连接有一条张拉索,张拉索的另一端连接至液压拉伸机构,液压拉伸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锚点上设置有一个垫板,垫板通过第一橡胶垫连接在钢梁本体上,垫板上设置有供张拉索穿过的通孔,垫板的顶部设置有外套管,外套管内同轴设置有内套管,外套管与垫板固定连接,内套管的内侧通过第一阻尼器与张拉索滑动配合,内套管的外侧通过第二阻尼器与外套管滑动配合,液压拉伸机构连接至第一拉力传感器,外套管和内套管通过测量线缆分别连接至第二拉力传感器和第三拉力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第二拉力传感器和第三拉力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与第二拉力传感器连接的测量线缆与张拉索的夹角为20°,与第三拉力传感器连接的测量线缆与张拉索的夹角为35°,与第二拉力传感器连接的测量线缆和与第三拉力传感器连接的测量线缆分别位于张拉索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橡胶垫内设置有若干个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性膜层,弹性膜层内填充有液压油,相邻的空腔之间通过第一弹簧体连接,第一弹簧体的两端固定在弹性膜层上。
作为优选,所述垫板的外侧设置有竖板。
作为优选,所述垫板顶面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上部设置有向外倾斜的斜面,定位槽的下部设置有球形凹槽,外套管插接在定位槽内,并与斜面和球形凹槽的侧壁选择性接触,外套管与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固定在内套管内侧的第一橡胶套,第一橡胶套的内侧固定有若干个Z形弹簧片,Z形弹簧片的自由端与张拉索相互压接滑动接触。
作为优选,第二阻尼器包括固定在内套管外侧的第二橡胶套,第二橡胶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滑杆,滑杆的两侧通过第二弹簧体连接有滑片,外套管的内侧设置有与滑杆一一配合的滑道,滑道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橡胶垫。
一种使用上述的改进的钢梁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张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器控制所有液压拉伸机构施加相等的张拉力,液压拉伸机构带动张拉索对钢梁本体进行张拉,在张拉过程中第一拉力传感器、第二拉力传感器和第三拉力传感器分别对张拉索、外套管和内套管上承受的张拉力进行测量;
B、选择任意一个锚点作为参考点,将参考点上的张拉索上的张拉力控制在预定值的80%,;
C、以参考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对其外侧的锚点上的张拉索拉力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使参考点上第一拉力传感器、第二拉力传感器和第三拉力传感器上的测量值的方差保持最小;
D、所有液压拉伸机构进行拉伸,首先将参考点的张拉力控制在预定值,然后通过调整其它锚点上的液压拉伸机构,使相邻的第二拉力传感器之间的偏差值控制在10%以内,使相邻的第三拉力传感器之间的偏差值控制在15%以内。
作为优选,参考点选择在距离钢梁本体最近的锚点上;步骤D中,当所有锚点调整完毕后,再次通过调整参考点上的液压拉伸机构,使其张拉力保持在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应才,未经刘应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3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道内嵌式声电联合聚凝器
- 下一篇:液力缓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