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3426.4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3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洁娣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85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褥疮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褥疮又名压疮(压迫性溃疡),是局部组织常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为“席疮”,乃因久病气血大亏,长期卧床,局部受压以致血气运行失常,经络阻塞,无以荣肤所致,如不及时救治,肉腐骨露合并感染,严重时引起败血症,导致死亡。
与中成药相比,传统的西医换药时多应用消毒剂或抗生素,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细菌,但也不可避免的抑制了创面细胞的健康再生,从而导致创面愈合非常慢,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中药治疗褥疮的主要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去腐生肌,促进坏死组织排出,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将坏死组织清除体外,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激活机体内源性清创过程,表现为无痛清创,对正常组织无副作用,填充伤口窦道及腔隙,防止伤口塌陷,减轻疼痛,吸收伤口渗液。
中国专利申请201510239732.0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褥疮的中药药膏,该药膏由以下原料制得:黄柏10-12、血竭3-4、紫草2-4、黄芪8-10、白芷5-6、苍术2-4、当归8-10、党参4-5、白蔹2-4、制乳香5-6、没药9-10、川芎3-4、天花粉2-4、鹿角霜6-7、白芍4-6、炒山甲3-4、炒皂角刺1-3、红藤6-8、虎杖4-5、牡丹皮9-11、艾叶2-4、酒黄连4-5、制马钱子8-10、琥珀2-4、人面子叶2-4、以及大茶药根1-3。该药膏在治疗褥疮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该药物治疗褥疮疗程长,中药组方复杂,治疗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治疗褥疮的药物存在愈合慢、治疗时间长和治疗成本高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川芎14-20、桑叶12-22、艾叶20-30、栀子10-20、桉叶11-17、积雪草12-20、马齿苋16-22、孩儿茶15-19、当归10-16、枸杞11-19、高良姜9-16、白蔹5-15、地榆7-14以及甘草6-15。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川芎14、桑叶12、艾叶20、栀子10、桉叶11、积雪草12、马齿苋16、孩儿茶15、当归10、枸杞11、高良姜9、白蔹5、地榆7以及甘草6。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川芎20、桑叶22、艾叶30、栀子20、桉叶17、积雪草20、马齿苋22、孩儿茶19、当归16、枸杞19、高良姜16、白蔹15、地榆14以及甘草15。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川芎16、桑叶18、艾叶26、栀子16、桉叶16、积雪草17、马齿苋18、孩儿茶16、当归14、枸杞15、高良姜13、白蔹10、地榆12以及甘草12。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被制成散剂、软膏剂或凝胶剂。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桑叶,洗去杂质,55℃热风干燥4小时,粉碎,过60-100目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
S2将川芎、艾叶、栀子、桉叶、积雪草、马齿苋、孩儿茶、当归、枸杞、高良姜、白蔹、地榆以及甘草粉碎,加上述粗粉总重量5-8倍量的浓度为75-85%乙醇,浸泡6-12小时,回流提取2-3次,每次2-6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在5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
S3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混合,混匀后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干燥,粉碎,即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所用组分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桑叶: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洁娣,未经陈洁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3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