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2131.5 | 申请日: | 2015-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江;程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佳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9/02 | 分类号: | B2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双向 翻砂 铸造 自动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工业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包括铸造自动装置本体,所述铸造自动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内腔、一号回收内腔和二号回收内腔,所述工作内腔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一号滑轨和二号滑轨,所述一号滑轨和二号滑轨上端设有运输腔,所述运输腔上端设有捅箱机,所述运输腔外部一侧设有二号小车,所述二号小车一侧设有二号传送带。本发明通过滑轨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砂箱中冷却后的被砂包裹的工件从砂箱中脱落至震动输送落砂机的震动台面上的捅箱机,为方便输送旧砂,震动输送槽的出砂口设有传送带,该传送带把旧砂运到一号回收内腔和二号回收内腔,这种方法不费时、也不费力、而且工作环境好,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属于工业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速发展,各产业部门对铸件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铸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的铸造厂,造型设备的生产率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果不能使型砂的性能充分适应具体生产条件,或不能有效的控制其稳定、一致,则不用多久就可能将铸造厂埋葬于废品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粘土湿型砂的铸造厂,一般都适合其具体条件的砂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旧砂的处理、新砂及辅助材料的加入、型砂的混制和型砂性能的监控。 粘土湿砂系统中,有许多不断改变的因素。如某一种或几种关键性能不能保持在控制范围之内,生产中就可能出现问题。
现有的翻砂铸造工艺中,在造型线上主要依次完成造型、下芯、合箱、浇注、冷却和落砂等六个步骤。现有技术中,造型完成后,用行车将砂箱吊至一侧下芯,合箱待浇注完成,完成冷却后就地由人工完成落砂,再将旧砂转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回用。显然,该方法费时、费力、工作环境差,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启动电机,传送带运转,滑轨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砂箱中冷却后的被砂包裹的工件从砂箱中脱落至震动输送落砂机的震动台面上的捅箱机,为方便输送旧砂,震动输送落砂机的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砂的震动输送槽,该震动输送槽的出砂口设有传送带,该传送带把旧砂运到一号回收内腔和二号回收内腔,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包括铸造自动装置本体,所述铸造自动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内腔、一号回收内腔和二号回收内腔,所述工作内腔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一号滑轨和二号滑轨,所述一号滑轨和二号滑轨上端设有运输腔,所述运输腔上端设有捅箱机,所述运输腔外部一侧设有二号小车,所述二号小车一侧设有二号传送带,所述二号传送带上设有二号砂箱,所述运输腔外部另一侧设有一号小车,所述一号小车一侧设有一号传送带,所述一号传送带上设有一号砂箱,所述一号回收内腔一侧设有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内腔中间设有震动输送落砂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回收内腔和二号回收内腔之间设有震动输送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震动输送槽内部设有三号传送带和四号传送带,所述三号传送带和四号传送带通过传送皮带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震动输送槽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五号传送带和六号传送带。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清洁式双向翻砂铸造自动装置,启动电机,传送带运转,滑轨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砂箱中冷却后的被砂包裹的工件从砂箱中脱落至震动输送落砂机的震动台面上的捅箱机,为方便输送旧砂,震动输送落砂机的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砂的震动输送槽,该震动输送槽的出砂口设有传送带,该传送带把旧砂运到一号回收内腔和二号回收内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佳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佳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2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