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水稻与其父本混合种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3103.7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雷东阳;陈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水稻 与其 父本 混合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杂交水稻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水稻与其父本混合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3000万hm2,其中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为1670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7%,近几年来,常规稻的种植面积有上升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种植杂交稻的种子成本较高。
杂交稻制种,采用的是父本和母本按照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此不利于机械化生产。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其制种过程的繁杂和高劳动强度正逐渐成为降低制种成本的制约因素。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降低杂交水稻制种的成本,杂交水稻的机械化制种势在必行。已有研究在混播混收制种方面,提出了利用颜色不同父本和母本混播混收后进行色选,利用粒型大小不同的父本和母本混播混收后进行筛选,利用转基因抗除草剂母本和对除草剂反应敏感的父本混合种植制种,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如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国家尚未批准,利用色选和粒型筛选方法混植制种目前距离生产利用仍有一定差距。本发明提出通过杂交水稻与其父本混合种植的方法,可以实现杂交稻父本和母本混植法制种,大大降低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提高杂交稻种植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轻简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下杂交稻种植用种成本过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杂交水稻与其父本混合种植的方法,通过该混合种植模式,节约用种量和劳动力成本、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能显著提高杂交稻种植效益,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交水稻与其父本混合种植的方法,其特点是,所述方法是将杂交稻种子和其父本种子按重量比2:1混种;其中,用于混种的杂交稻种子与父本种子粒长相差<0.5mm、粒宽相差<0.3mm,生育期相差<3天,株高相差<10cm,杂交稻与父本单独种植时产量相差<10%。
上述用于混种的父本的稻米垩白度≤5.0%、直链淀粉含量为15.0-24.0%、胶稠度≥50mm、糊化温度为70-75℃,最好是杂交稻和父本的品质性状互补。
上述混种为机插混种或直播混种。机插混种时,中稻杂交种F1与其父本每亩大田用种2kg,早稻和双季晚稻的杂交种F1和其父本每亩用种3kg。直播混种时,中稻杂交种F1与其父本每亩大田用种1.5kg,早稻杂交种F1与其父本每亩用种3kg,双季晚稻杂交种F1与其父本每亩用种2.5kg。实际操作时,用种量可根据种子的大小和品种分蘖力强弱适当调整。
上述混种时的田间管理、播种、种子收晒等技术措施可参照杂交稻直播或机插常规方式进行。
本发明采用父本和杂交稻混合直播或机插秧的混合种植方法,产量与杂交稻相当,但由于采用这种种植模式不仅仅是添加了父本种植,而且能够采取杂交稻父母本混播机械化制种,改变过去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分开播种栽插、父母本分别收割的繁琐方法,大大降低了种子生产和用种成本。尤其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水稻直播和机插等轻简栽培模式将成为主流,这就提高了用种量,杂交稻和父本混种模式能显著提高农民的种田效益和种稻积极性。
本发明的混合种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既减少了劳力投入、大大降低杂交稻用种成本,又能保证杂交稻种植稳产高产,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促进中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持续发展。本发明方法能解决我国农业劳力日益紧缺、水稻生产存在用种量大的问题,能广泛应用在杂交水稻生产上。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杂交稻为两优312,父本为R312,均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提供。
试验方法
时间和地点:2014年6-10月,试验地位于长沙市望城县茶亭镇,试验地耕层深厚,地面平整,阳光充足,地力均匀,肥力中上等水平,排灌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3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