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站、邻区列表配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11481.1 | 申请日: | 2015-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芯;廖礼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24/02;H04W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列表 配置 方法 | ||
1.一种邻区列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本小区的候选邻区信息,候选邻区信息包括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网络拓扑参数用于表征候选邻区在多级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拓扑位置;
根据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设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小区类型用于标记候选邻区与本小区的网络拓扑关系;其中,网络拓扑参数与本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配置相同的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为第二类型;
根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候选邻区的优先级,其中,小区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新获取的候选小区和本小区已配置邻区中切换成功率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候选邻区具有最高优先级;
按照候选邻区的优先级配置本小区的邻区列表。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之前,还包括:
为基站下的小区配置网络拓扑参数,网络拓扑参数携带于至少一个小区参数中;
其中,与核心网直接建立连接的宏基站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与通过一级或多级集中式设备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小基站下的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的配置不同,而且任两个宏基站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不同,不同级的集中式设备下的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不同,相同级的不同集中式设备下的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不同,同一集中式设备下的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相同。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基站新上电时,将新获取的邻区信息确定为本小区的候选邻区信息;
基站运行时,将为本小区已配置的邻区信息和/或新获取的邻区信息确定为本小区的候选邻区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候选邻区的优先级,包括:
根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和候选邻区的邻区属性,设置候选邻区的优先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设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包括:
判断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是否符合宏基站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配置,若是,则将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为第一类型;
若否,判断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是否与本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相同,若相同,则将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为第二类型,若不相同,根据候选邻区的网络参数判断候选邻区是否为本基站所属集中式设备的上一级集中式设备下的小区,若是,将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为第三类型,若否,将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为第四类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候选邻区的优先级,包括:
将小区类型为第二类型,邻区属性为新获取邻区,或者邻区属性为本小区已配置邻区且切换成功率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候选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为第一优先级;
将小区类型为第一类型的候选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为第二优先级;
将小区类型为第三类型,邻区属性为本小区已配置邻区,且切换成功率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候选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为第三优先级;
将小区类型为第三类型,邻区属性为新获取邻区的候选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为第四优先级;
将小区类型为第二类型,邻区属性为本小区已配置邻区,且小区的切换成功率低于第一门限值的候选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为第五优先级;
将小区类型为第四类型的候选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为第六优先级。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小区的候选邻区信息,候选邻区信息包括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网络拓扑参数用于表征候选邻区在多级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拓扑位置;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根据候选邻区的网络拓扑参数,设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小区类型用于标记候选邻区与本小区的网络拓扑关系;其中,网络拓扑参数与本小区的网络拓扑参数配置相同的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为第二类型;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根据候选邻区的小区类型,设置候选邻区的优先级,其中,小区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新获取的候选小区和本小区已配置邻区中切换成功率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候选邻区具有最高优先级;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还用于,按照候选邻区的优先级配置本小区的邻区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14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方法及测试方法
- 下一篇:通话的加密处理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