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电解石墨坩埚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0074.9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琼;贾碧;施金良;胡愚;侯伟;杨建壮;魏致慧;毕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21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石墨 坩埚 实验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铝电解石墨坩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阳极导电杆(6)、阴极导电杆(7)、石墨阳极(9)、石墨坩埚(10)和壳体(14);壳体(14)内设有加热炉(15),加热炉(15)侧壁上设有炉门,加热炉(15)底板上设有底部炉门(12)的安装口,底部炉门(12)安装于升降机构(13)顶端,升降机构(13)可驱动底部炉门(12)上下往复移动;加热炉(15)顶部设有阳极导电杆安装孔和阴极导电杆安装孔,加热炉(15)顶部并排设有多个U形的第一硅碳棒(3),加热炉(15)顶部并排设有数量与第一硅碳棒(3)数量相同的U形的第二硅碳棒(8),第一硅碳棒(3)下端和第二硅碳棒(8)下端均位于加热炉(15)的炉膛内,第一硅碳棒(3)上端和第二硅碳棒(8)上端均位于加热炉(15)顶部与壳体(14)顶部之间的空隙内;所有第一硅碳棒(3)组成第一硅碳棒组,所有第二硅碳棒(8)组成第二硅碳棒组;加热炉(15)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侧面观察管(1)、加气管(2)和热电偶(11),使用时,使石墨坩埚(10)位于第一硅碳棒组和第二硅碳棒组之间,阴极导电杆(7)穿入阴极导电杆安装孔内,阴极导电杆(7)的下端与石墨坩埚(10)相连接,阳极导电杆(6)穿入阳极导电杆安装孔内,并安装石墨阳极(9),使得石墨阳极(9)位于石墨坩埚(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石墨坩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5)顶部设有与加热炉(15)炉膛相通的排气管(4),排气管(4)的上端依次穿过加热炉(15)顶部和壳体(14)顶部伸出壳体(14)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石墨坩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13)采用螺杆螺母副结构。
4.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石墨坩埚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试验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取铝锭,使铝锭铺满石墨坩埚(10)的底面,然后,取出铝锭,称取铝锭的质量,再将铝锭铺设于石墨坩埚(10)底面上;再称取3000克电解质;
步骤2:操作升降机构(13),使底部炉门(12)下降,将石墨坩埚(10)置于底部炉门(12)上;操作升降机构(13),使底部炉门(12)上升,至石墨坩埚(10)的顶部与炉膛底部齐平,打开加热炉(15)侧壁上的炉门,将步骤1称取的电解质置于石墨坩埚(10)内;将阳极导电杆(6)插入阳极导电杆安装孔,并将石墨阳极(9)安装于阳极导电杆(6)下端,石墨阳极(9)可上下往复移动;操作升降机构(13),使底部炉门(12)继续上升,直至底部炉门(12)完全闭合,将阴极导电杆(7)穿入阴极导电杆安装孔,使阴极导电杆(7)与石墨坩埚(10)相连,石墨阳极(9)位于石墨坩埚(10)内,并不与石墨坩埚(10)相接触;
连通加气管(2)和保护气发生器,将所有第一硅碳棒(3)和第二硅碳棒(8)均与电源相连接;将阳极导电杆(6)和阴极导电杆(7)分别与直流电源相连;
步骤3:关闭加热炉(15)侧壁的炉门,通过计算机设置控温参数、升温速率和开度;
步骤4:闭合电源,使加热炉(15)以10~15℃/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当温度升至400℃时,通过加气管(2)向炉膛内输送保护气体,以相同的升温速率将炉温升至1000℃,恒温保温至少30分钟,当铝锭和电解质完全熔化后,通过计算机重新设定控温参数,使炉温恒定在950℃±5℃,炉温在950℃±5℃恒定10分钟后,将中心热电偶插入到熔融的电解质内,测量中心温度;若该中心温度不符合950~970℃的要求,则通过计算机调整,使该中心温度达到950~970℃,温度调整过程中,每次调整后,恒温至少10分钟后,再测量电解质的中心温度,直至中心温度符合要求后,进入步骤5;若中心温度为950℃~970℃,则进入步骤5;
步骤5:中心温度符合要求后,用中心热电偶作探尺,将其插入到石墨坩埚(10)底部,迅速提出,冷却后,测量熔融铝液的高度和熔融电解质的高度;
步骤6:向下移动阳极导电杆(6),使石墨阳极(9)与石墨坩埚(10)底面相接触;
步骤7:打开直流电源,将过流保护旋钮调节到最大,然后调节电压旋钮使电压值为1~10V,再调节电流旋钮,将电流调为≥80A,使直流电源在恒流模式下工作;
步骤8:通过阳极导电杆(6)提升石墨阳极(9),通过计算机记录实验电流和电压随石墨阳极(9)与石墨坩埚(10)底面之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数据;
步骤9:将石墨阳极(9)置于熔融电解质液内进行电解,通过计算机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10:当熔融电解质液内氧化铝含量低于1.5%,发生阳极效应时,通过计算机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
步骤11:分次向阴极坩埚内加入氧化铝,每次加入氧化铝后,充分搅拌后,再观察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氧化铝的加入为每次5~10g;
步骤12:可反复进行步骤11的操作,观察对应的电压、电流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未经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00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00KW非转移弧等离子发生器
- 下一篇:纳米生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