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05895.3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4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廖兴保;雷钊;唐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作为支付领域的重要部分的趋势已经明朗。在移动支付浪潮的推动下,移动支付的快速崛起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留下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其中,支付安全无疑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指纹支付作为移动支付的一种鉴定身份的方式,在移动支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指纹支付的技术核心是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属于生物识别技术,因其不易复制、无需担心丢失或被遗忘等特性,具备比普通密码更高的安全等级。
目前,一些智能终端,一般通过纯软件或在智能终端内部构建一个硬件可信环境两种方式来进行指纹识别。由于操作系统的开放性,纯软件的指纹加密方式难以抵制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而硬件可信环境方式作为嵌入式安全系统运行一个微内核操作系统,对智能终端系统的硬件改动很小,成本低,能满足一定的安全需求,但仅能提供适度安全,无法保证硬件可信环境外的相关数据交互过程不被恶意攻击或篡改,不能满足大额度支付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智能终端通过纯软件或在智能终端内部构建一个硬件可信环境两种方式来进行指纹识别,难以提供安全强度高的指纹支付保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应用于一设置有嵌入式安全芯片和可信区域模块的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时,使嵌入式安全芯片获取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图像;
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指纹特征;
将所述指纹特征发送至所述嵌入式安全芯片的微处理器,使所述嵌入式安全芯片的微处理器对所述指纹特征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指纹识别,得到指纹识别结果;
使所述嵌入式安全芯片将所述指纹识别结果发送至所述可信区域模块;
使所述可信区域模块对所述指纹识别结果进行数字签名,并将经数字签名之后的指纹识别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完成指纹识别。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有嵌入式安全芯片和可信区域模块,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指纹识别的指令时,使嵌入式安全芯片获取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图像;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指纹特征;
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特征发送至所述嵌入式安全芯片的微处理器,使所述嵌入式安全芯片的微处理器对所述指纹特征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指纹识别,得到指纹识别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使所述嵌入式安全芯片将所述指纹识别结果发送至所述可信区域模块;
签名模块,用于使所述可信区域模块对所述指纹识别结果进行数字签名,并将经数字签名之后的指纹识别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完成指纹识别。
这样,本发明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一方面,通过使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和指纹特征的判别过程在嵌入式安全芯片内部运行,远程攻击无法侵入芯片内部,无法获取或篡改指纹特征、比对结果等,从根本上抵制了远程攻击;另一方面,嵌入式安全芯片将判别结果发送至可信区域模块中保存,由于可信区域模块的自身的安全性,判别结果也不会在模块内被恶意篡改等。本发明将整个指纹识别过程分别在嵌入式安全芯片和可信区域模块内完成,通过嵌入式安全芯片与可信区域模块的结合,在不降低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了指纹支付的安全性,避免指纹识别过程被远程控制或其他方式恶意篡改,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5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