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智能用电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5756.0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冉冉;孙玉;高兆亮;韩增来;周丽娜;马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万秀娟 |
地址: | 271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智能 用电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分布式智能用电的管理方法及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应用分布式发电技术、供电技术、远程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电能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计费技术的智能电网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比如,推广以电能为重要驱动源的新能源车是缓解城市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发电/供电都是由煤热电厂、垃圾热电厂、核电站、水力发电站等集中式的,并且依赖于高压电网来传送给用户。
从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其内涵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实现电力系统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的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控制的功能,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智能电网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家庭用电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是其重要环节。智能用电深入到千家万户,是智能电网服务质量及管理效益的集中体现。2011年国家科技部开展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智能电网重大专项的研究,其中涉及智能用电方面的研究占有相当大比例。我国的智能用电重点关注双向互动服务、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量测五个关键技术领域,用电端的智能化改造正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智能用电控制器、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电力载波通讯模块、绿色家电标准几个方面开展了长期专项研究,并与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北京达华世纪低碳研究院及瑞萨电子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北京智能用电研究中心,开展了智能用电领域技术与产品研究,推动了智能电网与智能家庭的融合,不断适应物联网的发展要求,为我国智能用电的大力普及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关于分布式的发电/供电的研究却比较少。而大量潜在的可转化为电能的能源分布在以家庭住宅、工厂、林区、农场、渔场、海岛等不同的载体上,并且同时这些载体即作为发电/供电单元,又同时为用电单元。比如渔场/海岛的潮汐发电来说,时间性波动是其关键特征,在缺乏有效大容量存/放电材料时,需要系统为其提供优化的供电/用电策略,而且相应的定价策略也是影响分布式供电/放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领域的迅速发展,无线数据业务在无线抄表等电力网关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抄表有着减少用户干预的过程、减少大量抄表人员等运营成本上的优势,但目前的抄表终端仅仅是数据采集、发送等功能,功能较为单一,并不能适应未来分布式的电力系统环境。
此外,就目前而言,缺少具有实用性的智能家居环境下用电智能控制、分布式管理、自适应通信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智能电网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智能电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和服务器通过控制智能电表和智能交互终端来实现对所述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管理;
智能电表包括,费率设定模块(21)、双向计量模块(22)、电量分析模块(23)、计费模块(24)、通信模块(25)和用户接口(26);
每个智能电表通过特定方式与不同类型的发电类型绑定,服务器端存储该绑定关系;一个智能电表和智能交互终端对应一个或多个智能用电单元;
其中,服务器发送费率设定消息给智能电表,智能电表的通信模块(25)接收该消息,在解析该消息后将解析后的内容发送给费率设定模块(21)用以修改输出电能的费率;费率设定模块(21)还将设定的费率输出给计费模块(24);服务器根据不同的发电类型而设定不同的费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57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