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传感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3834.3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开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传感器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外观都得到了大力提升。其中,笔记本电脑以其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娱乐性强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成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电子设备中通常包含用户较多的重要文件,因此,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保密性也越来越重视。
目前,为了提高电子设备中信息的安全性,用户通常会为电子设备设置相应的屏幕解锁密码、开机密码,甚至应用启动密码等等。因此,用户可能需要进行次数较多的密码设定操作,并记忆大量的解锁密码,且在进行解锁时可能需要逐个输入密码或输入相应手势,电子设备的解锁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解锁的效率,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定的方法也逐渐被应用到电子设备中,其中,指纹识别技术的使用最为广泛。现在对用户采集指纹的常用方法为通过扫描式感应传感器进行的,由于扫描式传感器中的使用动作较为复杂,扫描感应的效果不佳,导致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传感器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的解锁效果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指纹传感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电路板;
传感部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将检测的传感信号发送到所述电路板;
陶瓷盖板,覆盖于所述传感部件之上,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传感部件相接触,所述传感部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表面获得用户的生理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陶瓷盖板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的数值小于第一数值。
可选的,所述陶瓷盖板的材料为二氧化锆。
可选的,所述陶瓷盖板的介电常数处于第一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传感部件的表面面积。
可选的,所述传感部件包括集成电路IC,所述IC由多个晶圆封装形成。
可选的,所述陶瓷盖板与所述传感部件采用OCA光学胶或液态胶进行粘合。
可选的,所述陶瓷盖板的第一表面印刷有油墨;其中,所述陶瓷盖板的透明度大于预设透明度。
可选的,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
支架,用于固定所述传感部件及所述陶瓷盖板;其中,所述陶瓷盖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的,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
封装件,位于所述陶瓷盖板的边缘部分,用于对所述边缘部分进行封装。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上述的指纹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包括电路板、传感部件及陶瓷盖板,其中,传感部件位于电路板之上,陶瓷盖板覆盖于传感部件之上,陶瓷盖板包括的第一表面与传感部件相接触,传感部件能够经由陶瓷盖板的第二表面获得用户相应的生理特征信息,由于陶瓷盖板的厚度为第一厚度,而第一厚度的数值小于第一数值,若第一数值较小,则当用户的手指接触第二表面时,接触点与传感部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故传感部件对用户的生理特征信息的感应能力较强,感应效果较好,进而通过传感部件将检测到的生理特征信息发送给电路板,从而发送给电子设备进行识别处理,进而可确定用户的身份并进行解锁,从而无需用户在解锁时进行手动操作,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指纹解锁过程中的解锁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部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部件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与电路板贴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陶瓷盖板与支架粘合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陶瓷盖板与支架粘合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中封装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传感器及电子设备,该指纹传感器包括:电路板;传感部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将检测的传感信号发送到所述电路板;陶瓷盖板,覆盖于所述传感部件之上,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传感部件相接触,所述传感部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表面获得用户的生理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陶瓷盖板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的数值小于第一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